激光雷达“双星”相继IPO,速腾聚创拼的过禾赛科技吗?
【数据猿导读】 近日,ROBOSENSE TECHNOLOGY CO.,LTD(以下简称“速腾聚创”)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开始冲刺IPO的上市程序。作为激光雷达行业的知名玩家,速腾聚创此次递交招股书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近日,ROBOSENSE TECHNOLOGY CO.,LTD(以下简称“速腾聚创”)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开始冲刺IPO的上市程序。作为激光雷达行业的知名玩家,速腾聚创此次递交招股书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据招股书披露,速腾聚创是一家智能激光雷达系统科技企业,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深圳,也是全球最早实现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量产的激光雷达公司。
关于此次IPO募资用途,速腾聚创表示45%将用于研发,以持续建立并优化产品管线与团队扩展;20%将用于提升制造、测试和验证能力;20%将用于加强销售和营销工作,以促进与国内及全球汽车整车厂与一级供应商的业务合作;5%将用于探索潜在的战略合作关系或联盟机遇;以及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提起激光雷达,想必第一时间想起的都是禾赛科技,而速腾聚创如果能够在港交所成功冲刺上市,将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同时也是继禾赛科技后,国内第二家上市的车载激光雷达公司。
速腾聚创的订单量目前是全球订单最多的激光雷达企业,这或许给了速腾聚创上市的信心。然而在波折的自动驾驶行业面前,激光雷达仍有诸多挑战,车企对降本的需求不减、烧钱模式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等诸多问题仍旧困扰着各大企业,速腾聚创能否成功上市还有待时间验证。
由静态测绘到激光雷达,速腾聚创M1打开车载市场
2014年8月,邱纯鑫(速腾聚创创始人兼CEO)决定以课题组为创始团队,成立了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包括了其导师朱晓蕊和同门师弟刘乐天,两人还分别担任首席科学家和CTO。
速腾聚创最开始是做静态测绘的,而后开始转型做激光雷达。2015年,速腾聚创发布了首款静态三维激光扫描仪,起初是应用于家装与建筑领域。而随着在谷歌、特斯拉引领下自动驾驶的兴起,邱纯鑫意识到了激光雷达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
速腾聚创进入车载市场是在2016 年,当时,速腾聚创发布了16线半固态激光雷达,直接杀进了Velodyne的16线激光雷达 “VLP-16”的地盘,用“更好的性能表现,更便宜的价格”为亮点优势,抢夺Velodyne的市场份额。从两款产品的参数上来看,速腾聚创的产品测量距离超过150米,测量精度小于2cm,而VLP-16的测量距离为100米左右,测量精度小于3cm,两者售价相差约5500 元,速腾聚创产品售价为4.68万元,VLP-16售价折合人民币为5.23万元(VLP-16售价7999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约 5.23 万元)。
真正打开车载市场是于2021年,速腾聚创正式对外发售其MEMS半固态激光雷达M1(SOP 版),并且获得了小鹏G9、广汽埃安AION LX 、 威马M7等车型订单。当时市场上面向L2级自动驾驶的半固态激光雷达相对较少,由此,速腾聚创M1获得了先发优势,这也让其获得了许多车企的青睐。之后,速腾聚创又陆续与小马智行、Auto X、图森未来等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成为L3、L4级别高阶自动驾驶的核心装备。
截至今年3月底,速腾聚创已取得52款车型的激光雷达量产定点订单,合作车企包括吉利、广汽埃安、小鹏、比亚迪等头部厂商,累计交付超过10万台。
2022年,随着高阶辅助驾驶的需求集中爆发进一步加速了车规级激光雷达的量产。得益于此,速腾聚创用于ADAS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暴增,事实上,速腾聚创的战果其实是烧钱换来,这点从ADAS产品2022年收入占比就可得知,由此可见,ADAS是个烧钱的深渊。
由此,速腾聚创开始陷入阵痛期,产品放量,却越卖越亏,持续的亏损加上背后的资本急于退出,速腾聚创上市可谓是迫在眉睫。
持续亏损,毛利率转负
随着近年来兴起自动驾驶浪潮之后,国内也同步出现了一批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北科天绘、镭神智能等国产企业先后崛起,国内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
从激光雷达企业区域分布来看,目前中国激光雷达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广东和江苏为代表,广东共有相关激光雷达企业500余家,江苏则有超过400家,其次是北京有300多家。其中广东南山区更是其中之最,南山区汇聚了各种顶尖科技人才、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这片仅仅187.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辖区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了200家,上市公司密度居全国第一。从南山区起步,在南山区腾飞,速腾聚创俨然是这片科技高地的一抹缩影。
据招股书披露,速腾聚创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亿元、3.31亿元、5.3亿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营收增速于2021年94.71%降至2022年60.12%,增速开始放缓。
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速腾聚创以更快的速度亏损,2020年、2021年、2022年,速腾聚创年内亏损分别为2.2亿元、16.34亿元、20.8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39.6亿元。其中速腾聚创的经营亏损金额分别达到0.61亿元、1.66亿元和6.16亿元,经营亏损扩大了9.2倍,三年经营亏损超8亿元,或为其销售成本大幅增长所致。
来源:速腾聚创招股书 数据猿整理
从净利率上看,2020-2022年速腾聚创的净利率分别为-129.41%、-499.70%、-393.58%。
从毛利率上来看,速腾聚创2020-2022年毛利润分别为0.75亿元、1.4亿元、-0.39亿元;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速腾聚创的毛利率分别是44.1%、42.4%,- 7.4%。速腾聚创毛利率波动较大,且持续走低。
随着市场的打开,速腾聚创由于不遗余力地抢占市场,甚至不惜做起赔本买卖,毛利率由此下降至负。据招股书称,速腾聚创自2021年6月起量产产品价格通常低于样件价格, 其产品单价也从2万元降至4346元。若毛利润大幅亏损的趋势得不到改善,即使速腾聚创产品销量有一定的提升,盈利问题也无法从根本得到解决。
来源:速腾聚创招股书 数据猿整理
从开支上来看,速腾聚创2020-2022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0.24亿元、0.47亿元、0.67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3.8%、14.2%及12.7%。其中销售成本方面,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速腾聚创的销售成本大幅增加,分别为0.96亿元、1.91亿元、5.70亿元。速腾聚创2020-2022年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0.38亿元、1.42亿元、1.88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22.0%、43.0%及35.5%。
来源:速腾聚创招股书 数据猿整理
除了成本压力之外,速腾聚创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每年还需要大笔研发投入。由上图可知,速腾聚创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8153万元、1.3亿元和3.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48%、40%及58%。截至2022年12月31日,速腾聚创拥有员工1311人,其中,研发团队拥有482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36.8%。在研发开支中,2020-2022年雇员福利开支分别占研发开支的69.7%、69.4%、59.6%。
由于速腾聚创产品价格较低,售价无法覆盖其成本,从而导致速腾聚创经营活动现金流也处于净流出状态。
总体来说,速腾聚创整体营业收入虽在快速增加,但其亏损在持续增大,并且毛利率在2022年转为负值,售价远远低于成本,速腾聚创想要扭亏转盈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速腾聚创的主营业务结构都有什么。
聚焦激光雷达,全球首家车规级激光雷达量产企业
据招股书披露,按性质划分速腾聚创主营收入来源可分为: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及其他。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向汽车、机器人及其他行业的客户销售各类激光雷达硬件。
速腾聚创业务结构 来源:速腾聚创招股书
1、核心产品
速腾聚创的产品中包括两种: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机器人及其他。由图可见,产品是速腾聚创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产品中2020-2022年机器人及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1.24亿元、1.89亿元、2.39亿元。机器人及其他产品是速腾聚创的收入大头,但营收占比在逐渐下滑。2022-2022年,收入占比分别是76.2%、69.2%、45.1%。机器人及其他应用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机器人(如农业机器人及检测机器人等)。
与机器人及其他应用产品相比,ADAS产品价格普遍较低。所以,速腾虽然订单量多,但收入并不高。就ADAS应用而言,收入主要来自于向汽车整车厂及乘用车和商用车一级供应商销售产品,以及用于L4+级实验车的产品。2020-2022年,速腾聚创来自ADAS产品的收入逐年增长,分别为617.5万元、4008.9万元、1.6亿元;收入占比逐年扩大,从3.6%到12.1%再到30.2%,ADAS产品销售收入增幅显著。
来源:速腾聚创招股书 数据猿整理
虽然速腾聚创的ADAS产品业务营收占比正在快速增长,但是其订单量与收入并不匹配。在招股书中,速腾聚创表示,可能遇到的风险之一就是“项目定点后,也无法保证车企客户购买产品和方案,且产品设计到量产时间跨度长,将会面临合约取消、推迟或无法履行的风险”。
速腾聚创表示,“过去,由于若干客户取消若干车型,我们获得定点车型后停止合作等,会影响收入预期或存贷管理。此外,定价估算在整车厂要求报价时做出,但是在报价及订购期间不断变化的市场或其他状况,可能导致最终成交价低于最初的价格”。随着ADAS销售越来越多,亏损却越来越多,这或是导致速腾聚创持续亏损的根本原因。
2、解决方案
除了产品之外,速腾聚创还提供激光雷达感知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结合产品及服务,包括激光雷达的硬件、软件及相关服务,有关解决方案应用于ADAS应用以及机器人及其他产品上。
速腾聚创目前已有解决方案包括:RS-LiDAR-Perception解决方案(应用于汽车ADAS);RS-P1、-P2解决方案(应用于无人物流、巡检、清洁车和小巴等);RS-Fusion-P5、-P6解决方案(应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RS-V2X解决方案(应用于车路协同);RS-Reference解决方案(应用于路况评估)。2022年,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感知解决方案营收占总收入的23.1%。
在产品层方面,速腾聚创专注基于自研芯片激光雷达技术,开发芯片驱动的激光雷达平台。在前期应用探索阶段推出了R平台产品,为了进一步减少成本与提高质量,开发出了M平台与E平台。
激光雷达平台逐步部署芯片激光雷达技术的路径 来源:速腾聚创招股书
其中,R平台是速腾聚创最早进行开发的机械式激光雷达产品序列,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无人物流车、Robotaxi车型上。M平台产品属于半固体激光雷达,已推出M1、M1P和M2(计划于2023年量产);E平台即是应用Flash技术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平台。
速腾聚创M平台与E平台产品迭代路径 来源:速腾聚创招股书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速腾聚创是业内最早布局自主芯片技术的激光雷达公司之一。自2017年起研发其自有的芯片驱动扫描、收发与处理子系统。同一资料显示,于2021年6月,速腾聚创M系列产品的发布使其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搭载自研芯片的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量产交付的激光雷达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速腾聚创在深圳有两个自有制造中心——其中,红花岭工厂占地约1.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固态激光雷达,每月设计产能约4.68万台;石岩工厂主要生产R平台激光雷达,每月设计产能约2500台。
此外,速腾聚创还通过与合资企业立腾创新(速腾聚创与立讯精密组建的合资公司)在东莞投资一个制造中心,预计设计年产能超过一百万台。结合2021年与捷普合作建立的代工厂,速腾聚创已在深圳、广州、东莞三地建立产线。
除了硬件方面之外,速腾聚创也做软件。在软件方面,速腾聚创拥有人工智能软件HyperVision,可将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收集的数据,转换为可供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使用的信息。
与禾赛科技相比,速腾聚创还稍显稚嫩
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激光束来计算物体到目标表面的距离,用于获取精确位置信息的传感器。正如眼睛是人类感知世界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传感器作为机器的“眼睛”,是实现智能化的最重要部分之一。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机器人、卫星、火箭等。自2022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辅助驾驶落地应用,迅速催生了激光雷达的市场需求,赛道内玩家出货量高速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相较于已经上市的“激光雷达第一股”的禾赛科技,从合作车型数量上来看,速腾聚创已经获得52款车型的定点,禾赛科技定点合作车型仅为19款,速腾聚创是禾赛科技的近3倍;但是从营收上来看,禾赛科技近三年的总收入为4.2亿元、7.2亿元、12.03亿元,远高于速腾聚创的1.7亿元、3.31亿元、5.3亿元。
速腾聚创的营收只有禾赛科技的四成多。虽然速腾聚创的定点合作车型较多但是其营业收入远远低于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品销量为约7,200台,增加至2021年的约16,300台,并进一步增加至2022年的约57,000台。
从研发投入层面看,速腾聚创三年累计研发支出5.2亿元,2020-2022年禾赛科技的研发支出分别为2.3亿元、3.68亿元和5.55亿元,合计11.53亿元。由此可见,禾赛科技过去三年的研发支出为速腾聚创的两倍以上,显而易见,禾赛科技至少在研发上比速腾聚创更加重视投入。
来源:禾赛科技与速腾聚创招股书
从市场份额层面来看,根据国际咨询机构ICV发布了《2022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报告,2022年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禾赛科技以48%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第二是市场份额为25%的法雷奥,第三是速腾聚创市场份额约为15.42%。虽然速腾聚创排名仅次于禾赛和法雷奥,但是速腾聚创的大部分营收却是来源于机器人及其他产品,而不是车载产品。
总的来说,无论是研发占比、市场份额还是在IPO的速度上,速腾聚创都被禾赛科技赶上甚至超越。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禾赛科技便追赶上了速腾聚创,率先IPO,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拿下“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的头衔。
但是,上市并不意味着结束,在自动驾驶巨大的市场前景面前,速腾聚创与禾赛科技的战斗也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禾赛科技又或是速腾聚创,我们都可以在其中看出,中国激光雷达的新星在冉冉升起。而全球政策支持力度最高的市场——中国,正在为自己的东方新星构建起宽阔而深邃的“护城河”。
深陷ADAS深渊,但行业前景值得期待
总的来说,速腾聚创如今面对的困境,也同样困扰着激光雷达行业中的其他竞争企业。而激光雷达行业的市场前景是值得期待的,速腾聚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存在。
1、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与人工智能感知软件相结合,不仅能够收集信息,还能够解释和分析信息,在各种环境下实现高效、安全的自动化。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2年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人民币12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至人民币12,5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8.8%。在激光雷达解决方案的众多应用场景中,预计汽车应用将占据整体市场的最大份额。
图片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汽车行业是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包括已实现量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目前以ADAS应用为主。由于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占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整体的79.8%。
2、激光雷达硬件
激光雷达硬件根据扫描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固态激光雷达和机械式激光雷达。
各种激光雷达的发展状况、主要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 来源:速腾聚创招股书
相较于机械式激光雷达,固态激光雷达更为可靠、尺寸更小、更经济,能满足客户的对感知性能的需求,并可通过严格的车规级要求。因此,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固态激光雷达预期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取代机械式激光雷达,成为未来的主流激光雷达,固态激光雷达于2030年将占据85.3%的市场份额。
3、智慧感知软件
软件层面,智慧感知软件能收集及识别点云信息,能够进一步与视觉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结合起来,然后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帮助感知系统做出决策。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雷达解决方案能够以更低的算力功耗分析周围环境,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定制解决方案。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感知软件预期占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的份额将从2022年的11.2%增加至2030年的29.8%。
目前,对于速腾聚创而言,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摆脱持续亏损局面,在激光雷达产品价格战中尽量减少亏损,稳定量产,保持市场占额。激光雷达是新兴且快速发展的市场,能否在现有产品中开发新功能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是决定未来生存空间的关键。
——END——
来源:数智猿
我要评论
不容错过的资讯
大家都在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