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睿码科技执行董事王海婷:大数据在治理雾霾方面有很多事可做

【数据猿导读】 国内的研究机构认为,2018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超过 1500 亿元,但是目前大数据与环保相结合的还是少数。本文中,睿码科技执行董事王海婷将给大家分享,雾霾治理与大数据该如何相结合

睿码科技执行董事王海婷:大数据在治理雾霾方面有很多事可做

来源:数据猿 作者:王海婷

本文为数据猿年关策划活动《大数据的2016,我的2016》系列稿件,感谢本文作者 睿码科技执行董事 王海婷 女士的投稿。

敬请期待2月16日(本周四),由数据猿与中欧商学院、腾讯视频共同举办的高端领袖线下演讲栏目中欧微论坛之《超声波》


谈到雾霾的治理工作,很多人会认为是“头等大事”。的确,2015 年 9 月,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发展描绘了新方向和愿景。2016年作为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元年,中国作为 G20 杭州峰会主席国,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议程,并成立了由中国和英国共同主持的G20 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全球发展绿色金融的倡议。

回顾 2016 年,大数据行业随着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工信部牵头下颁布了《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文件出台以来,一直是热点、前沿,肩负着跨入新科技纪元的使命和重任。我翻阅了一些报告,总结一下:在 2016 年大数据行业的主要服务行业包括:智慧城市建设、医疗、金融、电商及物流、文化娱乐行业等。

来自在线调查公司 Statista 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大数据市场规模在 2015 年将近 1500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24.2%。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为 160 亿元,占全球总市场规模的10.7%,但同比增长率为 65.3%, 是全球增长率的 2.7 倍。国内的研究机构认为,2018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超过 1500 亿元。

但是,在大数据军团中,似乎还没有足够多的机构关注大数据与国际、国家正在倡议的绿色发展方向做结合。在这里,我想通过浅谈雾霾治理方向与大数据的应用的设想,希望能引起 2017 年大数据行业公司对这一重要应用方向的关注。


一、雾霾带来的经济影响

依据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主任马骏博士的研究报告显示,2004 年《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估计环境污染退化成本占当年全国 GDP 的 3.05%。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在 2013 年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则高达 3.8%的 GDP。现在 GDP增长率是百分之六点几,按亚行的估计,仅仅是空气污染的成本就把一半的GDP 增长率损失掉了。

中国 PM2.5 的污染结构问题分三类:

第一,重工业占经济比重高,重工业单位产生的空气污染为服务业的 9 倍;

第二,煤炭占能源消费比例为 63%,清洁能源占比只有 17%,是发达国家占比的 1/3 到 1/4,这是导致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 燃煤产生的空气污染为清洁能源的 10 倍;

第三,我国城市中地铁出行比例仅为 7%,93%的出行靠公路。意味着私家车出行导致的空气污染是地铁的 10 倍。


二、大数据解决雾霾治理的痛点建议

从经济学专家角度提出的一些问题,以下列出一些想到的大数据行业可以参与的方向。

1. 针对提高对清洁能源补贴的建议。专家认为我国政府对清洁能源的补贴占 GDP 比重是德国的 1/3 ,也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补贴水平。如何能配合国家的提高能源补贴发放的精准度,是大数据行业非常擅长的方向。

大数据行业可以通过两端来实施此项行业应用:

第一,政府端的统筹分析。在国家定义的清洁能源行业做数据的跟踪分析,为可被补贴的行业做占比比重的动态模型,同时还可以从城市区域的数据维度,排放量速度的维度,污染源扩张性的维度等做分析,方便政府做精准有效的补贴的发放。

第二,行业端的补贴效果追踪,做补贴发放后的定量效果数据分析。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的计算,每个行业的实施效果的实时追踪。

2. 针对城市汽车征收拥堵费的建议。专家认为私家车过度增长的趋势是重要的污染原因之一。而拥堵费,比如上海,天津等实施的车牌照拍卖制度就是拥堵费的一种形式。通过支付拥堵的成本,抑制了他买车和驾车的冲动,结果在北京和上海人口差不多的情况下,北京汽车是上海的一倍左右,北京的 PM2.5 的水平也高于上海 30%以上。

大数据行业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在对汽车驾驶行为的模型上掌握了足够的数据,可以帮助政府判断指数化后的用户行为,比如某个年龄层一天驾驶的时间,时间区域段,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等等。同时也可以结合大数据行业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对城市的交通结构进行有效分析,判断哪些区域或哪个时间应该试行拥堵费用。

私营大数据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对驾驶行为的用户画像,建立 APP,让用户了解自己的出行数据,乘坐地铁公共交通加分,而驾车超过平均区域水平减分,建立公民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政府也会大力鼓励此类大数据 APP 的推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用大数据建立交通系统的方案,可以让小巴作为一个中小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每个居民上下班两头走路各不超过五分钟,一辆车到公司。这个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小巴的利用率,绝对不会出现空车,明显降低了居民出行的能耗。另外,还可以大大降低居民购车的需求,以及整个交通系统的构建成本。我国正在新建的中小城市也应该试行这样的系统。

3. 针对提高煤炭资源征税的建议。专家认为煤炭的产生者和消费者不考虑对其他地区和其他人的外部效应,应该提高其成本,抑制过度烧煤的冲动。最近已经出台了政策,允许地方在 2%-10%之间确定税率。2016 年 10 月,国家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提出四个电能替代重点领域。比如北方居民采暖领域,主要针对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城区、郊区、农村等还大量使用散烧煤进行采暖的。

大数据在煤炭减排方面的布局可从工业生产者入手。我国依然是重工业大国,面临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的难题。减排是国家给这类企业提出的重点目标,大数据公司可以为工业大型企业做数据的收集、处理、和监控的工作,让企业对国家减排目标可以交出一份量化报告。同时还可以对减排的未来数据做预测,达到国家的污染减排目标的企业可以得到国家的补贴政策,帮助完成重工业生产型单位产业升级。此块产业链巨大,商业模式广,值得大数据企业深挖。


第三、行业先行者案例

蚂蚁金服推动全民减排,4.5 亿人已拥有“碳账户”。蚂蚁金融服务公布了全民的低碳账单,数据显示,2015 年,用户通过支付宝消灭的纸质单据和完成的各种缴费,相当于一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57.3 万吨,也相当于多种了 573 万棵大树。不仅企业可以“减排”,个人也可以“减排”。当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购买电影票、缴纳交通罚单或是水电煤气费时,都在减少碳排放量。

据统计,如果每个人完成 3 个一次:每天一次 1 公里内步行上班代替其他交通方式,每月线上缴一次水电煤气费,每周在超市等使用 5 次支付宝消灭纸质单据,人均每天碳减排量将达 142g。通过“碳账户”,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碳减排量可以直观地体现出来。根据用户的绿色减排活动,“碳账户”会形成个人碳资产的交易账户。若未来条件成熟,“碳账户”将可能实现碳资产买卖、投资。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助理王颖表示:“这既是个人积累绿色低碳活动的‘计账本’,也可能成为以后个人参与碳交易的‘碳户头’。”

IPE 拥有 10 年全国31省雾霾天气数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 IPE)主任马军指出,环境挑战需要公众充分知情并广泛参与才有可能得到应对。他介绍,从 2006 年以来,十年来 IPE 全面收录 31 个省、338 个地级市政府发布的接近 1700 个数据源的环境质量、环境排放和污染源监管记录,企业基于相关法规和企业社会责任要求所做的强制或自愿披露,反馈和整改信息,以及经确认的公众投诉举报。

通过 IPE 环境信息数据库和污染地图网站、蔚蓝地图 APP 两个应用平台,可以在线搜索、实时监控政府和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

以纺织行业的品牌为例。截至 2015 年 10 月,已有超过 40 个大型国际国内品牌定期使用污染地图管理对其在华供应商进行管理,成功推动 1600 余家供应商企业改善其环境表现。2016 年推动 700 家企业使用 IPE 提供的环境信息进行整改。Gap、H&M、M&S、耐克等品牌陆续加入推动之中。企业投入巨资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设施,使得每年逾千万吨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在行业内部,共用供应商的品牌形成合力,意味着环境准则纳入采购标准,由此激发了巨大污染减排潜力。


总结:

2017 年大数据拓展雾霾治理场景应用,在 PM2.5 相关的产业链条中,可以积极听取学术和智库建议,比如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央财经大学的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创绿研究中心等都是很好的意见单位。更可以和以上单位合作,形成大数据行业与绿色经济研究的课题小组,为大数据行业在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于作者:

王海婷,现任睿码科技执行董事,联合国亚太社会经济组织(UNESCAP)数字经济委员会委员。弗吉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关系专业毕业,曾任平安银行北京副行长,参与过多家国企境外上市融资过程。

注:本文由 王海婷 投稿数据猿发布。

欢迎更多大数据企业、爱好者投稿数据猿,来稿请直接投递至:tougao@datayuan.cn


更多大咖“干货”,请小主“亲启”

TalkingData首席布道师鲍忠铁:我眼中的大数据产业2016年终总结

普丘信息系统COO陈涛:智能零售行业客户数据应用的思考与实践

易观CTO郭炜:大数据也进入了下半场,业务与算法是重中之重

博雅大数据学院院长欧高炎:人才是大数据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神策数据创始人兼CEO桑文锋:采集缺失折射数据建设之殇

睿码科技执行董事王海婷:大数据在治理雾霾方面有很多事可做

薪人薪事联合创始人吕恒:数据化是创业者对抗熵增的最佳实践

勤智数码董事长廖昕:做好政务大数据工作还需“一网一生态”

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成为AI硬件的核心技术支柱

微瑞思创CTO周像金:大数据需求方、供给方及从业者走过的2016

中科院方向东博士:生命大数据开始进入寻常百姓生活

慧辰资讯CTO马亮:大数据行业进入良性发展期,深度分析与智能化成为重要新趋势

华院(上海)CEO唐岳岚:未来,RTB在大数据智能化营销领域将大有作为

【友盟+】CDO 李丹枫:机器为人可为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应用的发力点还在为人所不可为

星环科技创始人兼CTO孙元浩:后Hadoop时代,分布式计算已成为主流计算方式

AdMaster创始人洪倍:大数据深度应用时代,全流程把控数据实现价值最大化

中堃数据CEO魏清:大数据终究还是要服务于业务!

博晓通创始人&CEO张宇:对于大数据的理解,目前仍存在4个误区

六禾创投合伙人杜挺:大数据进入快速发展期,企业服务类项目最受欢迎

聚道科技创始人兼CEO李厦戎:为生命计算,基因数据独特的魅力在于造福个体


来源:数据猿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