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平衡:懂你,但不认识你

【数据猿导读】 Facebook 泄露5000万用户数据的事情余波未消,李彦宏一句“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再掀波澜,近日,支付宝因三项违规被罚18万其中一条也是“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为何数据泄露事件屡发不止?大数据技术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真的就不可调和吗?大数据时代我们真的都是透明人吗?...

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平衡:懂你,但不认识你

来源:数据猿 记者:小北

自大数据技术兴起之始,关于数据隐私的争论就从未平息。

Facebook 泄露5000万用户数据的事情余波未消,李彦宏一句“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再掀波澜,近日,支付宝因三项违规被罚18万其中一条也是“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

为何数据泄露事件屡发不止?大数据技术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真的就不可调和吗?大数据时代我们真的都是透明人吗?

其实不然。

01 隐私换便利没有错,前提是知情与允许

李彦宏一句“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被万众谴责,然而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彦宏这句话的下一句是:“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才会去使用它。而这个原则带入到用户的角度,那就是要在用户知情、允许的前提下,变向地用隐私换取服务。”

当局部变得完整,细细品味,其实此言不无道理。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用“隐私换便利”。比如,为了吃到外卖,必须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与家庭住址让渡出去;为了打车,必须把你所在的实时位置让渡出去;为了看病,必须把自己的病历信息让渡出去;为了看自己喜欢的资讯,必须把自己的浏览记录让渡出去……

这些行为之所以不违法,是因为用户知情,并且允许。而Facebook利用“性格测试”的幌子,让27万用户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提交了自己身份信息和社交信息,并通过这27万用户获取了他们超过5000万的社交好友资料,最后转交给剑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用户都不知情,更谈不上允许,并且还存在诱导欺诈行为。如果Facebook从最开始就明确告知用户收集信息的目的,并经用户同意后再行处理,那么扎克伯格就不用亲赴国会面对众人质询了。

知情与允许是企业获取用户数据的前提,但让用户知情并心甘情愿允许却并非易事。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大企业为了获取这宝贵的“允许”可谓花样百出,各显神通。虽然此次支付宝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的具体细节未披露,但去年年底支付宝账单默认勾选“同意芝麻服务协议”的“愚蠢行为”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更别提普天之下有多少APP实行“强制允许”——不允许无法使用。

难道要想获得便利、高效的互联网服务,我们真的必须穿上“皇帝的新装”,做个没有隐私的“透明人”吗?

其实不然,江湖混战,还需遵“道”。此“道”为法。目前,我国关于数据隐私的立法,已经初步启动。

02 多层立法模式确保剑柄握在用户自己手里

大数据立法的前提在于厘清隐私保护的边界以及个人数据的归属权。

从网络实践来看,网络隐私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网络行为数据。网络身份信息涵盖用户实名身份信息、注册信息和虚拟地址信息等足以精准到个人信息的数据,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传统隐私权涵盖范围。至于网络行为产生的数据信息,因直接或间接都无法精确到自然人,所以其法律性质更像是知识产权。

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法》第76条明确规定了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范围,即“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除此之外的数据信息即行为数据,属于大数据性质,不在隐私权保护体系范围之内。

根据这一法律逻辑,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对隐私保护的三层立法模式,

第一层,自然人的姓名、身份证件号码、电话号码等敏感的身份信息是法律保护最高等级,任何人触犯都将受到刑事法律最严格的处罚。这一点要求大数据企业未经用户允许不得采集、使用和处分具有可识别性的身份信息。

第二层,对于除个人身份信息之外的不可识别的数据信息,按照商业规则和惯例,以“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的基本原则进行处理。这一点确保大数据企业即便在征求用户同意之后,也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过度化使用不可识别的数据信息。支付宝此次被罚其中一条就是“个人金融信息收集不符合最少、必需原则”。

第三层是明确个人数据控制权。《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数据控制权是人格权的重要基础性权利。Fackbook数据泄露事件正好强化了公众的数据保护意识,大数据企业应该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保证用户充分享有对自己数据的知情权、退出权和控制权,确保剑柄握在用户手中。在此方面,欧盟曾推出“被遗忘权”,允许用户从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删除自己的名字或者相关历史事件。

03 大数据企业让数据懂你但不认识你

除了国家立法层面,大数据企业也应该遵守一定的规范,积极主动地保护用户隐私。

首先,大数据公司只能收集为我们提供特定服务所必需的特定数据。打车或外卖软件只能要求用户提供实时位置和电话号码,而不能收集用户的身份证号码等其他不相关信息,修图软件可以收集用户的图片信息而不能要求用户提供文章信息。

对于经用户允许收集来的信息,大数据企业也必须保证不能错用、滥用。除此之外,大数据企业也有责任保护用户隐私数据不为第三方窃取或滥用。比如我们的就诊信息被医药公司窃取,那么医院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此次Facebook引起公愤,正是因为其数据被剑桥分析窃用,没有尽到保护的职责。

除了统一的使用规范,大数据公司还可通过数据脱敏的技术手段来保护个人隐私。数据脱敏是指对某些敏感信息通过脱敏规则进行数据的变形,实现敏感隐私数据的保护。即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在企业内部以匿名化方式存储,比如淘宝可以在储存你的浏览记录时匿去个人身份信息,这样它就能在不侵犯你隐私的情况下给你推荐喜欢的商品,懂你,但不认识你。

懂你,但不认识你。”这便是大数据发展与个人隐私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是数据生命周期中的最好状态。

掌握着大量数据的企业,首先应该做的便是利用技术把握好这个平衡点,而非一心利用数据追求商业价值。只有突破了数据隐私保护的瓶颈,大数据企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文/小北)


来源:数据猿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