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标注,是AI界的“富士康”?

【数据猿导读】 今年6月,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豪掷143亿美元收购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28岁的创始人Alexander Wang一夜之间跻身百亿富豪之列,数据标注这个近年来才崭露头角的“AI幕后推手”,渐渐站到了大众视野下。

数据标注,是AI界的“富士康”?

“数据标注的价值,可能被低估了。

在人工智能的金字塔底部,有一群人正在默默为算法添砖加瓦。

他们不是科学家,不写代码,却决定着AI是否能“看懂”世界。

从自动驾驶识别红绿灯,到语音助手分辨你的口音,再到医疗影像里的每一处阴影,背后都藏着无数次鼠标点击与像素描边——这就是数据标注,被称作“AI界的富士康”。

今年6月,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豪掷143亿美元收购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28岁的创始人Alexander Wang一夜之间跻身百亿富豪之列,数据标注这个近年来才崭露头角的“AI幕后推手”,渐渐站到了大众视野下。

数据标注_AI界富士康_Scale_AI-1

数据标注被很多人称为“人工智能界的富士康”,但它真的只是劳动密集型代工的行业吗?在171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背后,谁在主导?利润又将流向何方?

盛宴与格局:

171亿美元市场的版图

数据标注,就是对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添加说明、解释、分类或编码的过程,以便数据可以被人工智能算法所理解和使用。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全球数据标注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71亿美元,是2024年规模的五倍以上。随着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语音识别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数据处理需求持续攀升。北美仍是最大市场,而亚太地区则被预测为增长最快的区域。

数据标注_AI界富士康_Scale_AI-2

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 2024数据标注行业报告

在产业链中,狭义的“数据标注”指具体的人工操作,而广义的“数据标注服务”则覆盖了从数据获取、平台研发到交付实施的全过程:

·上游:数据需求方(如自动驾驶模型开发公司),多位于资本密集的发达国家和一线城市;

·中游:数据标注平台提供商,负责技术研发、自动化解决方案与交付,科技含量更高;

·下游:第三方服务商,组织人工标注人员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开展作业。

因此,大众眼里的“富士康”印象,来自于狭义的数据标注定义,属于人工展开标注操作的下游环节,且多分布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但在数据质量驱动下,该环节正被技术与自动化重塑。

整体来看,欧美国家掌控上中游高端环节与核心技术,2024年占全球市场约35%份额。在全球前30家数据标注服务商中,美国独占18家。凭借成熟的产业生态、高效的AI算法和自动化标注工具,美国深刻影响着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格局。

相比之下,亚太地区凭借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成为产业链下游的主力。外包服务增长迅速,更多发达国家的企业将人力密集的标注环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不过,这些国家需在语言、数据安全与法规上与发包方保持一致和畅通,才能真正吸引投资。

以印度为例,已涌现Infolks、iMerit、Playment等知名数据标注公司。据印度软件协会(NASSCOM)调查,目前印度超过80%的数据标注员来自农村和小城镇。预计到2030年,印度数据标注从业劳动力将达100万人,产业规模达到70亿美元,这得益于其在多语种语音数据标注方面的优势。

全球竞技地图:美国技术领先,

欧洲重合规,亚洲快速追赶

当人工智能的舞台灯光聚焦在模型与算力时,数据标注这个“后台工种”正从阴影中走出。它既是AI训练的原料厂,也是产业竞争的第一战场。

过去十年,标注行业从手工操作走向自动化、从人力密集转为技术密集,规模、模式与价值链位置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这场看似沉默的产业盛宴,已在全球范围内影响AI的成本结构与利润流向。而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呈现出显著不同的发展特点。

1. 北美:掌握产业链高端的技术革新者

北美,尤其是美国,是全球数据标注赛道的"头号玩家"。这个宝座并非偶然——技术创新、政策扶持与专业服务,共同构筑了其护城河。Scale AI、Mighty AI等领头公司,就是在政策与资本的推动下迅速崛起。

数据标注_AI界富士康_Scale_AI-3

政策层面,美国在2016年就将数据标注视为AI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入《数字经济战略》。随后的《联邦数据战略2020年行动计划》强调数据开放、隐私保护与跨部门协作;而2025年发布的《美国人工智能行动书》中,更系统地提出了“高质量数据标注与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

在技术实践方面,美国企业普遍在自动化标注技术上处于领先。例如:

·自动标注:利用AI模型自动识别对象并添加标签;

·预标注:系统完成初步标注,再由人工复核优化;

·智能预测:基于已有数据规律,推荐新数据的标注方式。

这些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标注效率,也推动人工角色从基础的“标注工”向“质检员”与“算法训练师”转变。

作为行业代表,Scale AI的转型路径颇具典型性。该公司早期依赖上千家海外外包商完成数据清洗与标注,后因在菲律宾、肯尼亚等地陷入劳工争议而备受质疑。近年来,为适应高质量数据需求,Scale AI大力推动人才结构升级。据Bloomberg报道,其标注团队中已有超过40%成员拥有硕士、法学或MBA学位,更有12%具备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博士学位,专注于自主算法研发与模型精细化调优。

与此同时,一股"虚拟数据"风暴正在袭来——合成数据技术通过AI生成带标注的虚拟样本,既保护隐私又扩充数据,特别适合医疗影像等敏感场景。Gartner预测,到2024年,AI项目中60%的数据将是"合成制造";到2030年,这个市场规模将飙升至23.4亿美元。如今,Scale AI、澳鹏等行业巨头都已在这场"虚拟盛宴"中布局落子。

更值得关注的是,专业化分工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在医疗、农业、药物研发等领域,标注服务正在走向"量身定制":

·农业模型依赖卫星图像、土壤与气象数据的精准标注以优化作物预测;

·药物研发需通过生化分子交互数据标注加速新药发现流程。

这些任务均要求标注人员具备扎实的领域知识。相应地,在医疗等细分赛道,Centaur Lab、Cogito Tech等企业已建立起由领域专家、从业者及研究人员构成的高水平标注团队。这清晰表明,行业竞争壁垒正逐渐从“数据规模”转向“知识深度与质量保障”。

2. 欧洲:严苛法规下的本地化创新

欧盟历来是数据隐私与伦理的“规则制定者”。自2018年《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落地,数据跨境流动的门槛便被大幅抬高;而2024年8月生效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更进一步,对高风险AI系统层层加码,筑起监管高墙。

数据标注_AI界富士康_Scale_AI-4

严规之下,欧洲企业反而“危中寻机”,探索出合成数据生成、内部数据共享框架等创新路径。欧盟也顺势推动健康、交通、农业等行业数据空间项目,鼓励数据“就地标注、区内循环”。

以德国公司Macgence为例,它打出“数据驻留德国/隐私优先”的合规宣言,坚持本地化收集与处理,成功规避跨境数据流动的潜在风险。这套模式正获得市场认可——欧洲境内数据标注市场预计到2033年将扩张至16亿美元,2026-203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

欧洲内部市场亦呈现多元格局,因此,制定本地化战略对于在整个欧洲大陆持续取得成功和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西欧(德、法、英)凭借完善基础设施、高素质人才与成熟监管,稳坐产业枢纽,有更多跨国大数据服务公司在此设立总部;

·中欧与东欧以成本优势和不断升级的物流网络,吸引越来越多投资;

·北欧聚焦绿色与数字技术,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南欧则在消费导向型市场中崭露增长潜力。

欧洲各数据标注公司以“小而精”的规模,打开不同地区的专有模式。

此外,欧洲在价值观层面同样树立起高墙,强调“以人为中心”,明令数据标注必须避免性别、种族等偏见。GDPR明确规定,涉及个人特征的数据须通过偏见检测与伦理审查。对意图进入欧洲市场的企业而言,对齐法规与文化价值观,已是一张不容讨价还价的“入场券”。

3. 亚太:从“代工厂”到“解决方案伙伴”

回到开头的问题:数据标注真的是“人工智能界的富士康”吗?

从欧美的转型可以看出,行业正逐步走向自动化与专业化,人工标注的替代性日益提高,低价竞争的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数据标注的价值,正在从劳动力密集转向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

“富士康”曾经只是行业的冰山一角,现在更加面临着转型升级。

数据标注_AI界富士康_Scale_AI-5

来源:越南Sibai数据标注服务公司

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在制造业发达的年代,都曾是产业链的下游,利用人口红利压低成本,以量取胜。但在今天这个技术更迭更快的年代,人工智能产业链里的利润更加倾斜于中上游,转型成为必然。

我们已经看到数据行业在亚太地区的转型:更多客户从寻找“代工厂”转向“解决方案伙伴”。例如,印度数据标注公司Infolks自2016年成立以来,从6人团队扩建到600余人。通过开发和利用其专有标注平台“LabelMore”,将数据标注从纯粹的劳动密集型工作转变为技术增强型流程,业务扩展到了自动驾驶汽车、三维点云、医疗科技、航空、体育科技等领域。

越南也不再满足于“外包工厂”的角色。本土公司如Tektra正展现其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雄心,业务覆盖数据工作流全环节。然而,人才英语能力与教育水平仍是其必须面对的现实瓶颈。

中国:

迈向高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在2017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大数据驱动AI”的核心方向。随后的一系列政策(如《国家数据基础建设指引》《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了数据流通、人才培养与合规体系建设。

在跨境数据流动上,2024年出台的《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与此前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等,共同构成了企业“出海合规工具箱”。

其中,成都、沈阳、合肥、长沙、海口、保定和大同市被列入数据标注基地建设的城市名单。在七个基地的牵引带动下,北京、天津、广东、湖北、贵州、陕西等20多个省市正在配合、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并且跟各大数据标注大厂合作成立数据标注基地。

行业层面,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催生海量标注需求。例如百度阿波罗数据集已积累超1000万公里驾驶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与优化。未来,随着“东数西算”战略推进,国内数据标注体系将更加内循环、高质量、专业化。

纵观世界数据标注市场的变化,中国在数据标注产业上必须将优势从单纯的低成本扩展为更高端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与多语言适配能力:庞大的本地标注团队能够快速处理多类型、多语言的数据,并保证文化与语境的准确性;

·技术与效率结合:AI辅助标注、半自动化流程和成熟的质量控制体系,使大规模数据标注既经济又高效;

·快速迭代与专业能力:在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积累的经验,使企业能够针对不同场景优化标注标准与流程。

中国目前也涌现了一大批数据标注的代表性企业,比如海天瑞声、数据堂、百度众包、云测等数据服务公司。截至2023年,数据标注相关服务企业已经达到了1123家,预计在未来相关企业数量会继续增长。

数据标注_AI界富士康_Scale_AI-6

来源:2025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数据标注行业的故事,可能被低估了。

它不像大模型那样耀眼,也不像算力竞赛那样喧嚣,但每一次AI浪潮的背后,都是无数标注样本在支撑算法的“世界观”。

当人力不再是主要变量,标注行业的竞争正在转向效率、质量与领域深度。自动化、合成数据、垂直知识库,这些词汇听起来冷冰冰,却正决定未来AI的智能边界。

曾被比作“AI富士康”的数据标注工厂,正在脱胎为AI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在AI世界里,标注从不是主角,甚至不是“男二号”,但在这场快速演进的产业变革中,它也应该拥有姓名。


来源:数据猿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深耕中国,智驭未来:ManageEngine的AI赋能与本土化战略新篇章
深耕中国,智驭未来:ManageEngine的AI赋能与本土化战略新篇章...
个人数据“收”、公共数据“放” 一收一放之间寻找AI时代的节奏
个人数据“收”、公共数据“放” 一收一放之间寻找AI时代的节奏
1X发布家用人形机器人NEO;英伟达发布BlueField-4处理器;百度AI眼镜将于11月1日预售 | 每日大事件
1X发布家用人形机器人NEO;英伟达发布BlueField-4处理器;百...

我要评论

数据猿微信公众号
第22届国际物联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