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青云科技副总裁林源:以开发为核,挑战云计算深水区

原创 威化化 |  2021-09-01

【数据猿导读】 青云科技是中国主流云计算厂商之一。自 2012 年创立以来,以顶尖的技术实力见长,客户覆盖银行、保险、能源、交通、航空、制造、零售、教育等众多行业的头部企业,平台承载着人民银行清算中心、中央债券登记结算中心、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泰康保险、中国太平、人民网、环球...

采访青云科技副总裁林源:以开发为核,挑战云计算深水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kleitus)曾说过:“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当前,数字化转型已迈入深水区。过去几年,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被进一步商业化落地,而近两年,元宇宙、云原生等概念成为了投资人眼中的新风口。

与尚处在早期探索阶段的元宇宙不同,根植于云端的云原生目前已从概念走向应用。目前,随着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化,基于云原生架构开发的各类平台,也正逐渐改变着许多行业原有的生态。被称为“混合云第一股”的青云科技,便是诸多平台方中的一员。

青云科技是中国主流云计算厂商之一。自 2012 年创立以来,以顶尖的技术实力见长,客户覆盖银行、保险、能源、交通、航空、制造、零售、教育等众多行业的头部企业,平台承载着人民银行清算中心、中央债券登记结算中心、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泰康保险、中国太平、人民网、环球网、中国国航、江苏交通控股、国家电投、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机构与企业的业务系统。

借此,数据猿也采访到了青云科技副总裁林源,听他讲述传统云计算深水区的考验,以及青云科技秉持“云原生”、“开放性”等理念的原因。

云计算深水区的着力点

林源告诉我们,云计算行业发展已迈入深水区。

青云云计算业务早期所面对的客户多来源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等对IT领域具备较高专业度的行业,其往往存在有明确的业务需求,而青云只需要根据需求提供具体技术即可。

但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的到来,青云的客户也延伸到了各传统行业企业。

众所周知,传统企业的转型,一直是我国数字化转型浪潮的痛点及难点。该如何构建数字化转型方案,过程中又该如何平衡成本与效益等共性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传统企业,导致其不管是大数据应用也好,上云也罢,最终都没有实现本来期许的业务提升。

对此,林源谈到,数字化转型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不同企业很难通用一条路径,所以企业间存在有转型速度的差异属正常现象。而转型完成度较高的企业,往往具备如下特质:

首先,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对传统企业而言,转型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内部原有的惯性思维,在实践中往往会面临多重阻碍,从而导致转型雷声大雨点小,甚至逐步走向停滞。针对类似的转型难点,只有企业一把手坚定想法,不断试错,自上而下地推动转型,才能摸索出属于企业自身的转型路径。”林源解释道。

其次,企业还需着眼于小步快走,快速迭代的模式。当前某些企业存在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计成本以谋求在短期内实现转型,殊不知这将大大伤害其原有技术架构,而除此之外,技术本身也在快速迭代。

“如今的技术迭代速率很快,现在推出的产品或许在三年后就会成为过去式。我们最早谈云、谈IaaS,现在谈容器,未来则很可能谈微服务、谈函数即服务、虚拟化等。所以我们要敬畏技术的迭代。”林源感慨道。

针对此类症结,林源给出了他的方法论:“我们完全可以构建一个三五年的长期规划,并在局部展开短期的落地尝试。以苏州工业互联网为例,我们每三个月迭代一次,每次迭代后都会让业务部门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并不断根据反馈进行调整,由点及面来实现转型。”

再次,需同合作伙伴相互了解、彼此合作,建立信任关系。对绝大部分传统企业而言,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实现转型,需要借助数字化服务商的力量。但隔行如隔山,合作双方对于彼此领域都相对陌生,如果无法建立彼此的互信与契合,就将有很大概率因非科学决策而导致项目停滞。

正所谓知易行难,站在作为数字化服务商的青云科技的视角,林源告诉我们,传统企业需要的并非产品和技术,而是具体的应用,这也使问题本身变得更加复杂。

对此他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以iPhone应用场景为例,用户日常所使用的APP都离不开iOS与AppStore。面向应用开发者这类专业客户,我们可以介绍iOS与AppStore怎么怎么好,但对老头老太太而言,iOS与AppStore的优势并没有意义,其只关心iPhone能否买菜、看短视频等。”

“诸如此类,客户所需的是能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我们的产品与技术虽说是解决方案中一环,但却很难直接表达给客户。所以我们需要联合上下游的硬件、终端设备、芯片、应用等企业,才能提供给客户完整的解决方案。”林源解释道。

正是基于上述特质,他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抽象成哑铃型架构,其两端分别为终端设备与应用,而青云科技的产品则是连接两端的平台枢纽,对接设备企业与应用开发商,将异构化的数据有序化地管理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青云科技在此架构中并不涉足具体的应用, 而是将应用交由其合作的应用开发商来完成。那在此过程中,青云是如何保证其平台的易于使用的呢?林源回答道:“平台需具备开放性,并支持低代码开发。”

以开放姿态打造低代码平台

自2014年概念诞生以来,低代码便作为提升软件开发效率的方案而被关注。而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软件开发的需求成指数型增长,低代码的应用场景逐渐扩展与深化。

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23年,超过50%的中大型企业将使用低代码作为战略应用平台。而中国软件网、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与海比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低代码/无代码市场研究报告》中也表示,在调研中采访超500家应用低代码平台的企业后,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低代码能为其带来数倍的开发效率提升。由此可见,低代码成为了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林源告诉我们,就技术本身而言,各低代码平台殊途同归,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性,差异性往往来源于平台自身定位及出发点。青云的目的,不同于大厂致力于搭建稳定的闭环生态,而在于以开放性为底色搭建平台,与合作伙伴一同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第一,我们不做应用;第二,我们不做终端、不做设备、不做硬件,我们只是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产品。因此,我们在同合作伙伴合作时,便会更开放。”林源解释道。

由此可以看出,青云低代码业务的核心关键词是“开放”。而之所以强调开放,其目的在于吸引更多开发者、生态合作伙伴选择其平台开发应用。

“以Android为例,开发者所对接的是开放的生态,而非某企业,即使原来贡献代码的企业破产了,但只要此开源社区项目足够优秀,依然会有很多人围绕它去开发。所以我们将产品开源、开放,其核心目的在于降低应用厂商同我们合作的心理门槛。”同时林源补充道:”除此之外,应用厂商底层也需要能降低其开发门槛的平台。以手机系统为例,基于塞班系统来开发应用,门槛与成本较高,所以塞班最终消亡,iOS与Android异军突起。”

基于上述以开放为核心的思路,青云在今年的CIC云计算峰会上首次亮相了集低代码开发能力、 IDaaS 身份认证能力、容器 DevOps 能力于一体的多应用集成和管理平台——全象云平台,以帮助企业以低代码、可视化的形式完成应用的快速构建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据官方介绍,全象云平台是一个基于云原生、用于辅助构建企业各类数字化的工具和集成平台,其架构是充分解耦、可插拔的,用户可将其模块结合自身需求进行替换。其中“全象”代表着青云科技对其的期许: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象限、各个环节为其提供应用构建或支持服务。

而青云科技也将全象云平台的能力归纳为四类:应用开发能力、API 聚合能力、系统连接能力以及生态共创能力。

其中应用开发能力即为应用厂商提供通用的低代码工具,不仅能用于构建简单的表单应用、自动化应用,还能自定义外部或移动端应用,甚至可用于生成专用的低代码平台。而聚合能力则是通过代理、编排外部 API,使应用厂商在开发时能够像使用本地数据源一样使用外部数据源。

同时,全象云平台还能实现与外部独立的系统进行通信或集成,进而构建更复杂的应用,并使多个集成到平台的系统能够相互连接与使用彼此的功能。另外,其还能实现应用市场、组件市场、接口市场等多个层级的对接,进而实现生态共创。

林源也就此谈到:“在市场多元化竞争中,我们所强调的开放性、云原生与降低开发的门槛。因此青云的产品也更开放、更解耦、更灵活,从而使我们能更开放地拥抱合作伙伴以解决技术问题。”

云原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

所谓云原生(Cloud Native),其实是一套技术体系和方法论。Cloud表示应用位于云端,而非传统数据中心,Native则表示应用自设计之初便考虑到云的环境,原生为云而设计,从而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弹性与分布式优势。

林源也对此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释:“当企业客户上云后,所有应用都要基于云去构建,为保证这些应用在云上能更好地运行,中间便需要有一层抽象层,降低整个应用在云上运行的门槛,这就叫云原生。”

基于云原生,除上文谈到的全象云平台外,青云科技还推出了包括KubeSphere容器生态家族、云原生块存储QingStor NeonIO、云原生分布式文件系统HydroFS、云原生数据库RadonDB在内的云原生解决方案,明确了其端到端云原生战略。其CEO黄允松也表示,云原生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已成为提供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构建业务的方法和工具。

其中,KubeSphere容器平台作为青云科技的战略级产品,本身就是云原生的运行管理平台。而目前,KubeSphere已完成从单一产品到多核云原生生态家族的演进,现拥有虚拟化场景产品KSV(KubeSphere Virtualization)、跨平台云原生应用分发管理OpenPitrix、FaaS开放框架OpenFunction、集群安全巡检KubeEye、轻量化集群管理KubeOcean、硬负载均衡Porter,以丰富的产品形态,触达企业各个核心业务场景。

除此之外,林源也解决了 我们关于“为何储存与数据库这类服务也要拥抱云原生”的问题:“当所有应用都在容器之上去构建时,它不仅需要容器本身,还需要数据库服务、中间件服务、存储服务等协同运作。”

为此,青云科技所开发的云原生块存储QingStor NeonIO,便是为云原生应用量身打造。其具有全面兼容主流容器平台、全栈存储组件容器化、Operator自动化部署和扩容、最大化使用K8s集群管理能力等特点,具有更高性能和可靠性,能为容器平台提供灵活、轻量、高效的存储能力。

而云原生分布式文件系统HydroFS,也是其中的一员。HydroFS通过容器平台的CSI插件,可以让HydroFS为云原生应用提供全场景的存储服务,覆盖云原生全场景的读写模式。此外,HydroFS本身也可以在K8s上进行部署,能够实现与K8s上其他原生应用统一运维和管理,有望成为企业数据的基础设施,更好地落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最大化地发掘企业数据的价值。

此外青云科技也透露,未来,HydroFS将成为企业级分布式存储QingStor的全新存储引擎,同时全面开源,支持用户独立部署。

目前,青云科技已建立起覆盖全场景的数据库产品家族,可为用户提供关系型数据库RadonDB MySQL/PostgreSQL、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分布式数据库RadonDB-D MySQL/PostgreSQL、时序分析型数据库RadonDB ClickHouse、数据库管理平台DMP等。

而在云原生时代的今天,RadonDB将全面升级为云原生数据库产品线,全面支持容器化部署,通过将RadonDB在云数据库领域多年的技术和经验沉淀全面移植到容器平台,在K8s和KubeSphere上均可实现安装部署和管理,帮助用户在微服务、服务网格等云原生架构下轻松构建数据库服务。

针对青云科技的一系列新推出的解决方案,林源谈到,这些产品虽然具备云原生、低代码、开源、开放、解耦等关键词,但其核心却较为统一,本质上的根本逻辑都是在行业变化、客户需求变化的当下,以产品多元化以更好地响应客户需求,以更开放、更灵活、更自由的姿态去连接合作伙伴。

文:威化化 / 数据猿

来源:数据猿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年度榜单】2020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产品丨数据猿·金猿榜
【年度榜单】2020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产品丨数据猿·金猿榜
加速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升级 青云科技CIC 2021引领绿色数字新基建
加速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升级 青云科技CIC 2021引领绿色数字...
【报名】数据猿与上海大数据联盟联合推出“行业盘点季之数智化转型升级”大型主题策划活动
【报名】数据猿与上海大数据联盟联合推出“行业盘点季之数智化转...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OSCA 2016 最佳应用评选
运营新玩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