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与IP和文学的迷思:风马牛是如何相及的

【数据猿导读】 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未来,但是世界往往不会像我们预测的那样变化。无论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他们的文字中间对现实的关照远远不够,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浪潮、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和变幻莫测的商业模式们,在文学层面是很少见到深刻的描写的,是他们不愿走进文学的视野,还是文学忽略了这个...

大数据与IP和文学的迷思:风马牛是如何相及的

大概五年前,送小表弟去大学报到——学校是一个三线以下城市的一般学校,办好各项入学手续、安顿好住宿以后,顺道请他们辅导员吃了个便饭。酒酣耳热之际,辅导员询问我在什么单位工作,我说在某某互联网门户打杂。一番恭维之后,对方继续询问那你们这么大影响力的网站得有多少人啊,我说确切数字不掌握,怎么也得七八千吧。对方的筷子旋即将送到嘴边的一块驴肉扔落骨碟,惊问:这么多人?我是不信的?我们学校就很大了,教职工也不过五六百人!你们那么多人,怎么发工资都是个大问题吧?!你们的会计不得忙死啊!肯定有领现金的吧?肯定有不能按时收到工资的吧?他说完,我的下巴好悬没砸到骨碟,讪讪地回了一句:我每个月都在为我的工资忧虑……便开始深深地为我小表弟的学业忧虑了,也忧虑如若我告诉他我第一家工作单位有一百多万员工的话,这位辅导员会如何反应?

大数据之火

平行世界有很多事情在按照其原定规律演进,一旦碰撞,就会出现各种离奇效果。比如,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之后的这几年,大数据、IP等这些词触耳可及,如果谈论个东西不扯上大数据,说到一本书不谈一谈IP开发前景,自己也会觉得有几分掉价,就像二三十年代的文化人不认识胡适之一样丢人。

再加上2013年以来,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和徐子沛的《大数据》两本著作的加持之下,众声喧哗,有的人认为大数据洞察一切,人类的隐私都没了,其他的影视娱乐、甚至文学创作这些皮毛更将受到碾压,看到各种各样的网站在用神奇的算法自动推荐内容的时候,更是要惊呼“人”的角色被边缘化,一切交给机器就行了。事实如此吗?具体到本文的主题,更有甚者认为影视创作依赖已有的用户数据,根据热点进行编排就好了,而文学写作也是机器人就可以实现了的。至于机器写作,看热闹的人数和批评者一样多,给本来就被持续看低不断妖魔化的中国文学,又喂了一枚枣药丸…… 各种言论,历来的言论市场如何,在大数据之后,仍旧如何。

二 盲人摸象

果真如此吗?

顾名不能思义,大数据并非指的是数据的量级之大,而是这二十多年以来,随着网络连接设备的爆发和互联网工业的大规模普及,在细分用户层面产生的海量数据以及对其采用云计算指导组织行为的方法论,“大数据”只不过是一个言简意赅的叫法。举个例子,国家图书馆千万量级的藏书不能叫大数据,把藏书数据化之后,能够被读者吸收转化成新的知识才能是大数据。也就是把怕水怕盗怕火的纸质书,变成建构未来的动力源,这才是大数据需要做的。

翻回头来,看下坊间对大数据的评论,绝大部分就变成了极具喜感的盲人摸象。从前几年的喧嚣之后,大数据的概念渐渐变得平淡了,并不是潮水的退却,只不过是从看热闹的人眼中让位给其他新词,偶尔爆出来的某个类似大数据预测高考题的新闻,不过是工作中的大人给小孩解闷的一个糖豆而已。作为工业变革的一个要件,大数据在经济社会的基础领域开始攻城略地,君不见BAT的业务这几年跟我家地里的芝麻开花一样蹭蹭高,君不见谷歌机器人阿尔法狗下围棋赢了李世石就像俗世里狗咬人的新闻一样让人瞠目,君不见骗子盗刷银行卡都采用大数据手段以至于上了央视的“凌烟阁”,大数据在一个常人思维之外的层面开始重塑我们这个社会,甚至于你手机上的每一款应用都在和大数据上演着力与反作用力的人间戏剧。

三 资本粉墨登场

技术到位了,接下来就需要资本粉墨登场了。

导师马克思关于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论述没有过时,只是在互联网成功学崇拜的今天,资本毛孔流出来的都换成了鸡汤和鸡血,鸡血刺激追随者的心脏,鸡汤温暖他们的大脑。互联网工业的资本属性比前三四百年的任何一个工业都要明显,进出门槛更低,所以资本的逐利性更为明显,风险也更大。不幸的是,资本是文盲,让金钱繁殖金钱就是世界的全部,在资本眼里,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留恋资本家的情怀也不过是不同货币上面的花纹而已。所以,巴尔扎克们猛烈轰击的葛朗台们,在今天登堂入室可以大讲特讲情怀的,只不过包装了下,从土豪到壕,颇具反讽的是,这也是资本运作的结果。

大数据来了之后,积累了十多年的互联网文娱力量开始丰满。BAT搭台,网络文学、视频网站、动漫产业等所谓新生力量唱戏,资本不认文化不认情怀,只看数字,所以什么流行就做什么,没有流行就制造流行,才有了极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IP概念,抛却了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本义,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万花筒。

拿网络文学为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具互联网思维的演化路径。由于纯依赖互联网平台生长,绕开了传统文学(所谓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分野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产物)的发表—批评—研讨会—经典化的造星机制,直接以点击定成败,市场经济物化成了市场睛济。当资本与互联网媾和生下IP之后,迅速膨胀的影视剧市场,也就抛弃了之前二三十年延续的古典/传统改编成影视剧的模式,直接与网络文学联姻,把文学—影视的故事,重构成了另外的模样。各位看官,这可是活脱脱的渗透着互联网思维的边缘创新的故事,隔壁茶坊的王干娘嗑着瓜子也编不出来的。

所谓的机器人写小说也很有可能不会是噱头。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分析、算法的不断改进,机器训练会有爆发之势,今天下围棋,明天出经典也不是没有可能。要知道,文学创作也离不开汲取前人营养、不断的写作训练的过程。更为深远的意义来说,通过技术的发展,让资本有机会对文化产业进行更多的改造,促进更多的创新,是无法抗拒的也是需要欢迎的。

四 大数据之弊

当然,弊端也很明显。

大数据裹挟IP,新的旧的故事,都被于正、简远信们改头换面,弄成了油头粉面的驴粪球一样的东西,打着所谓迎合青年市场,培育产业的旗号制造出来的作品们,毫无经典性可言。面对此类质疑,资本方总会祭出IP乃中国独有,好莱坞学不来,美利坚刮不来的东东,所以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既然讲究独特性,那开口闭口都在谈netflix、《纸牌屋》、《权力的游戏》的衮衮诸公,岂不是在啪啪地打自己脸吗?

由于含金量太低,网络文学的故事行之不远,而被网络文学喂大的影视资本市场缺乏文学鉴赏力,传统文学的故事往往成了文艺片即是明证。也造成了网络文学的故事市场被消耗到边缘,传统文学的故事难以入局的情况,吸金能力不够,传统文学在传播领域的口碑也在持续走低。很多的故事有着过于明显的资本操作痕迹,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乏金的文学文化行当尚且如此,更广阔的视野之内,大数据发展带来的隐私风险也日益明显,而由于巨头们体量过于庞大,各自的行业属性也过于明显,比如腾讯鲜明的游戏、社交属性,百度的搜索属性和阿里的电商属性,让本来需要协同创新的大数据成了条块分割的领地,将来是会打破壁垒还是会形成数据割据,不好揣测。

现实之下,不得不再次说说文学创作领域。无论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他们的文字中间对现实的关照远远不够,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浪潮、波诡云谲的资本市场和变幻莫测的商业模式们,在文学层面是很少见到深刻的描写的,是他们不愿走进文学的视野,还是文学忽略了这个复杂的现实?

与八十年代的文化界万物肆意生长大不相同,今天的所有领域都过于社群过于细分了,但是荡涤心灵的文字,是不应该有资本的过多干扰,不应该有所谓的网络传统分界,更是不该有过于封闭的群体分布的。

所以,不光大众,不少知识分子可能面对这个数据化了的复杂现实也是手足无措,只不过有人跟我开头讲到的那位老师一样,讲出了心中的疑虑,哪怕这是一个滑稽的提问。

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未来,但是世界往往不会像我们预测的那样变化,有了大数据这个利器,人类能够穿透未来的苍穹吗?这个世界会更好吗?拭目以待。


来源:北京晚报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WIFIPIX:后疫情时代,私域流量让家居零售企业重获新生
WIFIPIX:后疫情时代,私域流量让家居零售企业重获新生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