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快报一周年:出身富家的纨绔子弟,大数据压根没用上?!

【数据猿导读】 天天快报是在2015年上线的,打着兴趣阅读的口号,自出生之日起自然就受到整个集团的高度重视。对于新闻聚合平台App而言, 用户兴趣特征这个维度的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这恰恰是腾讯最擅长的。然而大数据根本没有用上!拥有腾讯大数据真的就能立刻实现精准推送吗

天天快报一周年:出身富家的纨绔子弟,大数据压根没用上?!

2015年夏,天天快报悄然上线。如今距离当初产品发布已有一年的光景,在它年满周岁的时候,值得审视下这款腾讯寄予厚望的产品。

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曾这样说道:“腾讯新闻主打权威资讯,而天天快报则突出兴趣阅读”。作为腾讯内容领域“两条腿”之一的快报,得马化腾钦点立项,自出生之日起自然就受到整个集团的高度重视。

前有大哥带路,后有大牌护体

具体表现如何,一切还是需用数据说话。以下数据来自易观,仅供参考。

图一:新闻客户端月度覆盖率排名

图二:新闻客户端月活跃人数(DAU)走势

数据显示,天天快报于今年一月起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月活跃人数呈现迅猛增长态势;而在月度覆盖率上也挤进了前三名,甚至超过了在门户领域里深耕细作的网易、搜狐这样的老牌高手。

发展迅速真的因为是天天快报产品优秀出色么?不过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首先,快报借助家族的门户领域大哥腾讯新闻和微信客户端为其引流。据统计,腾讯新闻的公众号除了头条外,每天都有2-3条来自天天快报的文章。 且有不少用户反映,在其使用其他腾讯产品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就被下载了快报的安装包。

此外,快报还砸钱邀请大牌明星入驻,线下广告铺天盖地 。成长迅速自然不用多说。

但同时可以看到,相对于“出身寒门”的今日头条,两者在数据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就在前不久网传腾讯投资今日头条的时候,头条的张一鸣在内部信里表示其竞争对手没有新意,领先四年的感觉蛮刺激。

家大业大,坐拥宝贵资源——腾讯大数据

无论是快报还是头条,都有别于传统的门户新闻,属于新闻聚合类平台,向用户推送个性化新闻。因而,其推荐新闻的算法就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换句话说,究竟是哪个App能更懂用户呢?

但本文不讨论核心算法的技术细节,一来作为产品核心竞争力本属于商业机密,非内部开发人员难以得知;二来,所有的技术都将最终服务于用户体验。

因此如果从用户端的感知来评判算法的优劣,不失为一个方法。

天天快报作为腾讯集团的“亲儿子”,集团里大量的优质资源可供其使用。在用户画像建立方面,腾讯大数据可以应能提供极为有力的支持,也是当前天天快报所具备的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快报产品总监赵林也曾表示产品是借助腾讯大数据+算法来得出用户的类型以及内容需求的。

从产品设计上,天天快报仅支持自家的微信和QQ登录。不难理解,这也是为了用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获取用户画像,进行精准的内容推送。

提到用户画像,有几个维度的要素,而腾讯大数据全覆盖,笔者做了整理。

用户画像特征与腾讯大数据对应表

对于新闻聚合平台App而言, 用户兴趣特征这个维度的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这恰恰是腾讯最擅长的。覆盖几亿人的微信成为内容阅读平台人尽皆知,微信用户里所有订阅的公众号、所有的内容阅读记录、甚至于从用户关系链里来得知其对内容的偏好。

如此说来,只要用户是个微信或QQ活跃用户,通过账号登录天天快报的那一刻,理论上应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用户画像,推送的信息应该较为精准,瞬间把握用户的心,实现用户留存。

然而大数据根本没有用上!

拥有腾讯大数据真的就能立刻实现精准推送?

以笔者为例,日平均打开微信次数不少于30次,订阅的公众号超150个,平均每日在微信上阅读文章不少于10篇,至少算得上是一个中度使用者。这样的使用频率和活跃度产生的数据不少, 初次用这个微信号登录,天天快报的推送能满足笔者的喜好吗?

上图为笔者在不同时间端,不同终端所收到的快报新闻截图。具体来分析每条新闻推送的逻辑。

图一中新闻自上而下对应的标签为:宠物、热点、娱乐、军事

图二的新闻标签:要闻、军事、体育、娱乐、科技

图三的新闻标签:本地、经济、体育、社会、星座

笔者再根据自己在微信上常浏览的文章和订阅的公众号罗列了标签:互联网、科技、财经,对于宠物、军事、体育、星座等类型文章不属于笔者的偏好范围内,从三张图来计算, 其初次登录推送准确率不超过20%。

可以看见,天天快报推送的文章与笔者的实际偏好相距甚远。笔者再点击顶部导航栏的“关注”,里面的内容实在令人大惊失色。

左图界面可以算作天天快报给笔者建立的一个粗略的用户画像。如果说“鹿城区”和“学区房”,是基于笔者的自然特征(位置和年龄)所设定的尚且情有可原。那“风水”和“婆媳”又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婆媳”标签,笔者为男性,90后,未婚,在微信上也没有阅读这类型的文章,给出如此推荐标签实在有些荒唐。猜测应是同样基于笔者的适婚年龄所给出的推荐关注,但逻辑上来说较为牵强,且四个

标签却也都不在笔者的偏好范围内。

类似的标签推荐在微信端上却准确得多(见右图), 可见并非腾讯大数据没有采集到用户数据,而是天天快报在和数据库对接使用上出现了问题。

同样的现象出现在笔者母亲的微信账号上。

左图新闻标签可以概括为:要闻、本地、科技、教育和娱乐。除了要闻和本地外,后三条的推荐也全部不符合用户的兴趣特征。右图的四项标签用户本人也表示完全不感兴趣。

笔者的母亲也和绝大多数同年龄层的用户一样,平时喜好在微信上阅读养生类、心灵鸡汤类、标题猎奇类文章,腾讯大数据不可能没有采集到相关数据,而天天快报上的此类稿件又极为丰富,没有做出此类推荐,也没有将该标签罗列出来。

综合来说,在用户初次登录的情况下,快报仅仅使用了腾讯大数据库里的用户自然特征,而对兴趣特征、社会特征等的利用方面并未体现。

纨绔本性:令人崩溃的PC端体验

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在天天快报的PC网页端。

左图为笔者未登录时的天天快报网页版界面,里面文章涉及自媒体、电商,是笔者喜好的类型(后经笔者发现默认推荐页面更新频率非常低),且未登录情况下完全无法阅读,虽然可以理解快报为了捕捉用户行为和数据,强制登录而保证体验完整性的做法,就仿佛美食送到嘴边而不得,非常不爽。

离奇的事情还在后头,在根据提示扫码登录后出现了右图的界面,各类标题猎奇+配图粗俗不堪的文章,内容相当之辣眼睛,两张图对比之下,也着实猜不透PM的想法。

后续使用,终于有些起色

后来笔者通过20-30分钟的使用,推送的文章逐渐精准。但如此在捕捉APP内用户行为基础之上,再进行分析推送的做法,今日头条已经做得很好,也有足够的经验。而快报不在用户登录伊始就给予精准推送自然就等同于完全放弃了其与生俱来的优势和竞争力。

当然,对于腾讯集团强大的技术和运营能力丝毫不用怀疑,加之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在前期的内容资源沉淀,天天快报成为兴趣阅读的王者本不是问题,但还需“一番调教”才能符合心意,造成无谓的用户的使用成本。

在现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过剩的局面,一岁的天天快报在用户体验和数据挖掘方面还需多下功夫,打磨细节。正如许多出身于豪门的纨绔子弟,倘若加以后天努力,总是更容易成为栋梁之才。


来源:虎嗅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