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那提大学教授李杰:中国制造需要利用大数据做到“顶天立地”,实现弯道超车
【数据猿导读】 辛辛那提大学教授李杰表示,事实上,中国制造也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顶天,一个是立地,顶天就是把现在所有装备的数据能够接入平台,然后去做立地工作,好好分析,避免不必要的污染,不必要的故障

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提出,我国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智”造转型的巨大挑战。近日,在中设智控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设智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会上,美国白宫信息物理系统专家组顾问、辛辛那提大学李杰教授指出,中国制造需要利用大数据实现向预测型制造的转变,这个转变有望给中国制造业提供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暨南大学教授李从东则认为中国制造应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益制造、软性制造四个方向来转型。
工业4.0从不可见中创造价值
以《工业大数据》一书闻名的李杰教授指出,大数据支持下的工业4.0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就是使原本不可见的设备衰退、质量风险、资源浪费等问题变得可见,“并通过预测性的手段加以避免,实现无忧(worry-free) 的生产环境,在更加智能、更加协同、更加绿色的基础上,实现更加透明”。工业4.0所需要的就是可以提供具有透明度的工具和技术,这些工具和技术具有拆解和量化不确定性的能力,从而可以客观地估计制造能力和可用性。李杰认为,中设智控近期所打造的“智慧环卫板块”,正是工业大数据运用的典型案例。
对于正在国内掀起巨大浪潮的“工业4.0”,李杰认为,“工业4.0是全世界工业努力的方向,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所注重的地方会不一样,但我们一定要了解社会与工业发展的目的进而从基本做起,中国工业4.0道路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
暨南大学教授李从东在谈到工业4.0时表达了类似看法,他提出中国制造关键要正确认识智能化,必须要区分哪些技术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哪些工业技术仅仅是商业上的噱头。“现在一直在讲德国的工业4.0,我们对德国像西门子这样的企业顶礼膜拜,它们确实很先进,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是我们一定要区分在什么时候它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在什么时候它仅仅是供应商而已。”
中国制造要向服务顾客转型
“中国制造的现状可以用‘内外交困’四个字来形容,外部面临高端按制造回流和低端制造转移,内部产能过剩,部分行业全行业亏损,中国制造业的日子非常难过。”李从东教授这样描述中国制造业现状。
针对中国制造业这种现状和中国经济目前的困局,李从东认为中国制造系统的未来应该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高度智能化,全产品、全产业、全过程的数字化,特别是VR与AR技术的广泛应用;二是强调绿色制造,就是无害化生产;三是在精益制造方面强调高价值生产;四是强调软性制造,“我们的制造企业不能在沉醉于所谓的自己的产品之中,以后要强调的是顾客价值,不是自身有什么技术、有什么高精尖的班子,重要的是服务顾客”。
李杰教授在谈到中国制造转型时同样强调顾客价值。李杰认为工业4.0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的契机,其核心并不是互联网+制造,而是关注制造业对客户、人类以及环境的价值。“事实上,中国制造也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顶天,一个是立地,顶天就是把现在所有装备的数据能够接入平台,然后去做立地工作,好好分析,避免不必要的污染,不必要的故障”,李杰称。
来源:金羊网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