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智化人物展】智慧芽中国区总经理朱亚立:以“价值”为核心重塑企业研发数智化

【数据猿导读】 本文由智慧芽中国区总经理朱亚立投递并参与由数智猿×数据猿×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2025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先锋人物》榜单/奖项评选。

【数智化人物展】智慧芽中国区总经理朱亚立:以“价值”为核心重塑企业研发数智化

朱亚立

本文由智慧芽中国区总经理朱亚立投递并参与由数智猿×数据猿×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2025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先锋人物》榜单/奖项评选。

这几年,每每与中国的科技企业家们交流,都有一个字绕不开——"卷"。市场在"卷",技术在"卷",人才在"卷"。我们看到价格战拼得刺刀见红,功能堆砌已经超过实际需求,而真正实现突破性发展的企业却屈指可数。

这些年我亲历了数智化从口号到现实,从局部到全局,逐渐渗透进中国企业的研发、生产、供应链与知识产权管理之中。但我更关心的是:企业数智化升级,究竟在追求什么?我的理解是,不能再沉溺于“工具内卷”,而要重新回到“价值创造”的本质。今天,我想从一个行业观察者和实践者的角度,分享我对企业研发数智化转型中“破界 · 反卷”的一些思考。

走出内卷:

从“工具竞赛”到“价值重构”

最近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也在搞研发数智化转型”。大家都在上系统、建平台、追逐最新的技术热点,但真正带来价值创造的案例却不多。很多企业的数智化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走向“被动”:可能是为了合规、可能是为了跟随政策、或者只是为了不落于人后。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悖论:工具越来越多,系统堆得越来越复杂,数据量激增,但研发创新的效能却没有真正提高。

比如很多研发团队依旧把大量时间花在低效的信息检索、文书撰写等重复性劳动上。现有的工具的确提升了一定的效率,但创新能力未必提升,也就没有为企业创造真正的价值。这就是我所说的“工具内卷”——企业在比拼的是谁的工具多、功能炫,而不是谁更快找到创新路径,更高效实现研发成果转化,更好地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

所以我一直强调,企业研发场景中真正的数智化转型不是"卷工具",而是"卷价值"。以智慧芽十余年的实践为例,我们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命题:如何让科技创新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真正解决它,需要对整个科技创新生态有深度理解,更需要对技术边界的不断突破。

AI Agent

让研发数智化成为真正的可能

真正让我们看到研发数智化实现“破界”希望的,是AI Agent的出现。当前AI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模型和AI Agent(智能体)的兴起,为企业数智化转型这个命题提供了新答案。但我观察到,很多企业对AI的理解还停留在,认为AI就是聊天机器人,或者是自动化的高级版本,然而,AI尤其是AI Agent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结构化的信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人类难以察觉的规律和关联,能够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进行智能决策。

我印象很深的一家企业,是国内智能厨电领域的龙头。这家企业每年新增超过数千件来自研发部门的专利提案,依靠现有工具做提案查新,仍然工作量巨大,若是委外则有高昂的成本。更大挑战的是,专利提案的可行性评估流程冗长,往往会影响研发人员的提案积极性。这就是典型的"伪数智化"困境——有了辅助工具,有了流程,但并没有真正提升创新效率。

通过引入智慧芽"查新检索AI Agent",局面发生了改变。AI Agent能够一键输出完整查新报告,给出相关对比文件,并生成可解释的新颖性评述。在将其通过API接入公司内部系统后,企业大幅调整了从专利申请提案到正式提交专利申请的工作流,对于不具有新颖性的C级专利提案不再进行人工检索,而对于重要的A级专利提案则采用检索双重保障机制。结果不仅是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委外成本,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

然而,技术创新只是数智化转型的一个维度,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组织变革,打破“部门墙”,打通协作链中的数据孤岛。我们服务的另一家化工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年均近千件专利申请,集团研究院下设9个部门,对接10余个产品事业部。最大的痛点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组织问题——各部门各自为政,协同以线下为主,信息流无法及时更新,知识无法有效沉淀复用。传统的层级化、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在工业时代或许有效,但在数智化时代却成了创新的桎梏。

我们的解决方案不是简单地提供AI工具,而是通过数据、AI情报分析工具、协同平台的有机组合,支撑企业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的全面重构。在研发层面,建设覆盖从技术规范到产品开发全链路的情报库;在知识产权层面,构建从获权、资产管理到运营维权的全流程体系。通过AI Agent和数据API的深度集成,这家企业不仅实现了流程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数据驱动决策的组织能力。这才是研发数智化的深层价值。

研发实现数智化

是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一役

与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相比,研发数智化更复杂,也更具战略意义。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创新速率与长期竞争力。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研发数智化都将是科技企业转型的关键战场。我相信未来三到五年将出现几个趋势:

第一,研发工具从“数字化”向“数智化”的升级已不可逆转。简单的数字化工具无法满足复杂的创新需求,取而代之的将是能够深度理解业务逻辑、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智能系统。这种系统不是被动地执行指令,而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甚至预测趋势。

第二,从单点优化向系统性重构的转变也在加速。企业不再满足于某个环节的效率提升,而是通过数智化实现整个价值创造体系的重新设计。这需要打破部门壁垒,让数据和智能在整个组织中自由流动。

更让我兴奋的是,中国企业在数智化转型中有机会实现真正的超越。我们有全球最复杂的应用场景、最庞大的数据规模,最重要的是有敢于试错的企业家精神。只要敢于"破界",敢于"反卷",我们就有机会探索出领先世界的新范式。

在这个过程中,智慧芽作为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商的角色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与企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工具供应关系,而要成为数智化转型的战略伙伴。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前沿的技术能力,更要有深刻的行业洞察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与客户共同探索,共同试错,共同成长。

归根结底,数智化不是企业研发创新工作的附属项目,而是未来技术竞争的主战场之一。数智化的道路注定充满挑战,但我坚信,那些能够坚持长期主义、勇于破界创新的企业,终将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商业模式和社会贡献。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和技术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申报人“朱亚立”简介:

朱亚立,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自动控制和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喜欢用系统化模型和思维逻辑分析混沌和不确定性。现担任智慧芽中国区总经理,致力于推进AI技术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领域的落地应用,帮助中国科技企业加速创新进程,提升研发效率与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实现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从业30多年,做过软件开发,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和创新创业等。有丰富的战略规划,业务变革及管理运营等的实践经验,曾主导了中国电信,华为,联想,百度等诸多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变革。


来源:数据猿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数智化人物展】白鲸开源CEO郭炜: 破界——当数据消费者从人变成 Agent
【数智化人物展】白鲸开源CEO郭炜: 破界——当数据消费者从人...
【数智化人物展】衡石科技首席数据科学家陈家耀: 场景化专家型ISV是转型的核心力量
【数智化人物展】衡石科技首席数据科学家陈家耀: 场景化专家...
【数智化人物展】中企动力CEO魏玉娜:破界而行,反卷而立!数智化转型的“轻与重”之道
【数智化人物展】中企动力CEO魏玉娜:破界而行,反卷而立!数...

我要评论

数据猿微信公众号
第22届国际物联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