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人物展】百炼智能创始人兼CEO冯是聪:在数智化浪潮中定义新规则
原创 冯是聪 | 2025-08-21 01:20
【数据猿导读】 本文由百炼智能创始人兼CEO冯是聪投递并参与由数智猿×数据猿×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2025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先锋人物》榜单/奖项评选。

冯是聪
本文由百炼智能创始人兼CEO冯是聪投递并参与由数智猿×数据猿×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2025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先锋人物》榜单/奖项评选。
当某大型电力公司通过我们开发的 “百炼智电” 平台,将电力现货交易利润提升27%时,我深刻意识到:中国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早已不是技术工具的选择题,而是思维范式的革命题。“破界" 是打破经验主义的牢笼,“反卷" 是跳出价格竞争的泥潭,二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用数智化重新定义商业的本质。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正是百炼智能深耕垂直领域、以行业知识驱动技术创新的核心方法论。
破界:从 "技术适配业务" 到 "业务生长于技术"
数智化转型最普遍的误区,是将技术视为 "外挂"。在B2B营销领域,早期企业引入AI时,总想用技术解决单一问题:用更高的价格购买粗加工的结构化企业数据,用更频繁的AI外呼电话骚扰相同的客户。但百炼智能在服务某矿机设备制造商时,通过构建全国矿权情报平台,帮助他们实时监测全国4万余家政府招拍挂网站,自动识别砂石矿山企业动态和采购需求,基于历史招中标大数据预测未来的商机,并通过股权/中标关系构建企业间关系链结果,使该企业业务动态跟踪效率提升10倍,商机发现周期提前6个月。这印证了我们的判断:真正的技术破界,是让新业务从数据土壤中自然生长。
在电力现货交易领域,某能源集团曾陷入 "价格波动不可控" 的困境。我们没有局限于 “如何用现有数据预测价格",而是重构了交易维度:通过分析煤价波动、天气预报、历史负荷等17个核心变量,构建出 "电量电价预测模型",并结合AI生成交易策略供交易员选择。这种从 “单一预测" 到 “策略生成" 的破界,让我们重新定义了 "技术的边界"。
破界的深层逻辑,在于重新定义 "因果关系"。传统企业决策依赖 "因为A所以B" 的线性思维,比如 “因为成本上升所以涨价"。但在百炼智能的数智化体系中,数据节点的关联是网状的:成本上升可能源于某营销环节的效率损耗,而解决损耗的方案可能藏在客户的历史交易数据以及各类可量化的客观数据里。
反卷:用 "价值创造" 替代 "价格内卷"
行业内卷的本质,是千军万马挤在 “价格单一维度" 厮杀。在我们所在的招投标信息服务领域,当同行们还在比拼标讯信息的抓取速度时,我们选择对3亿+招投标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通过建立多维分析模型去挖掘数据的业务价值。比如,我们结合DeepSeek大模型去解析历史招中标数据的隐性逻辑,预判采购商评委的专业倾向,给出 “投标决策分析及应对策略"。某环保企业使用这套思路后,中标率从23%提升至58%。这种能力的背后,是我们基于招投标领域7年数据积累构建的的行业数据库及知识库矩阵,能够精准识别评标规则中的 "隐性权重"。
再举个客户的例子,在快消行业,某头部日化集团的分销商曾长期困在 “价格战" 的泥潭里。同一区域的分销商为争夺商超货架,把利润率压到不足5%,甚至出现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的怪圈。此时若再往固有商超渠道发力,不过是在存量池里继续内卷。
我们的破界思路是:跳出 “货架争夺" 的惯性思维,用招投标数据打开 “特渠新战场"。通过搭建的 “特渠挖掘平台",我们让分销商从盯着商超的价格标签,转向分析各地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的劳保用品采购标讯。通过系统自动筛选出那些有中标能力但缺乏全品类供货能力的企业:比如某中标单位只擅长供应清洁工具,却无法提供配套的洗护产品,我们的分销商便成了其最佳补给伙伴。
通过我们自身的业务创新实践和客户服务经验,我更加确信:反卷不是逃离竞争,而是用数智化打破 "非此即彼" 的零和思维。当企业从 "抢同一碗饭" 转向 "共做一桌菜",价格战的内卷自然会被价值创造的合力取代。
领袖者的三重修炼:
洞察力、克制力、共生力
数智化转型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引领者的认知边界。在服务500余家中大型企业的过程中,我们提炼出转型领袖必须具备的三种核心能力:
“洞察力”的关键,是在杂音中识别“信号”。2023 年,当同行都在追逐通用大模型时,我们发现B2B营销领域的真实痛点不是 “生成漂亮文案",而是 “看懂复杂业务"。例如,一份化工产品的招标书可能包含17个技术参数、9项资质要求和5种付款方式的隐性组合。基于这个判断,我们聚焦垂直大模型研发。事实证明:当通用大模型陷入"参数竞赛" 时,我们的行业模型已在招投标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
“克制力”的本质,是拒绝“技术炫技”的诱惑。我们的一家央企客户曾要求“用AI预测所有财务风险”,提出需覆盖200+复杂场景的预测模型。但我们经过调研发现,企业实际损失超80%源于合同条款漏洞,而非不可预测的外部风险;其现有系统已采集数据,但缺乏结构化风险规则库。于是,我们拒绝了预测模型军备竞赛,而是帮助其构建了合同智能审校知识库,整合法律、财务、业务三域规则,建立风险条款库和风险自动比对规则,将资源从“全量风险预测”转向“高发条款实时拦截”,帮助他们将合同审核效率提升200%,沉淀100+可复用审校模型。风控的本质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堵住今天的漏洞。当我们把“不可知风险”转化为“已知条款校验”,技术价值才真正落地。
“共生力”的核心,是构建“技术-企业-生态”的三角关系。我们与某医疗器械平台的合作模式颇具创新性:双方没有选择简单的招投标数据接口合作,而是将医疗器械的行业知识和数据深度融合,结合OCR(图像识别)、NLP(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挖掘招标采购交易中的器械名称、品牌、型号、价格、数量等关键要素,构建了一套医疗器械商业洞察平台,帮助医疗器械企业深度洞察经销商、生产商、医疗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挖掘更多业务增长机会。这种从 “标讯工具" 到 “商业洞察平台" 的转变,让医疗器械企业的渠道拓展效率提升15%,更形成了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穿越周期的思考:数智化的 "根与魂"
站在2025年回望,中国企业的数智化已走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拿来主义",引进国外系统;第二阶段是 “改良主义",用技术优化流程;现在正进入第三阶段——“原创主义",基于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创造新范式。这种原创性,在百炼智能的实践中体现为对 “人的价值" 的重新定义。
比如,在为某省财政厅设计公文写作系统时,我们没有追求 "无人化",而是让公务人员从 “写作者" 升级为 “审核者":用户仅需选择或输入公文相关信息,1-10分钟内即可生成一篇符合要求的公文内容,并能够通过“写作要求”对话窗口,直接对大模型提出具体修改要求,进而生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数智化不是用机器淘汰人,而是让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去创造更高级的价值。
破界与反卷,最终都要回归到这个本质。当我们打破技术应用的边界时,是为了让人拥有更大的能力半径;当我们跳出价格竞争的内卷时,是为了让人聚焦更有意义的创新。这或许就是数智化转型给中国企业的最大启示:技术是骨骼,数据是血液,但人的价值才是灵魂。作为这场转型的参与者,我们深知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每当看到合作企业的员工因为数智化工具而绽放出更专业的光芒,我们就更加确信:我们正在做的,不仅是推动商业的进步,更是在重塑人与技术、人与价值的关系。这,或许就是先锋者的使命——不只是适应变化,更要定义变化;不只是穿越周期,更要创造周期。
·申报人“冯是聪”简介:
冯是聪,百炼智能创始人兼CEO,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天网”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代通用搜索引擎“北大天网”核心成员之一。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AI、大数据、信息检索等领域的顶级专家之一。拥有50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发表论文20余篇。连续创业者,原明略数据联合创始人、总裁、CTO,原秒针系统技术VP。
来源:数据猿
刷新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不容错过的资讯
大家都在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