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人物展】景联文科技CEO刘云涛:数智化转型的人本逻辑与数据力量
原创 刘云涛 | 2025-08-21 23:28
【数据猿导读】 本文由景联文科技CEO刘云涛投递并参与由数智猿×数据猿×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2025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先锋人物》榜单/奖项评选。

本文由景联文科技CEO刘云涛投递并参与由数智猿×数据猿×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2025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先锋人物》榜单/奖项评选。
站在数据智能服务行业的前沿,我见证了中国企业数智化转型从 “技术跟风” 迈向 “价值深耕” 的蜕变。当“数智化”从行业热词成为所有企业的必答题,真正的破局点藏在“破界”与“反卷”的辩证关系之中——打破对技术的盲目崇拜,跳出效率竞赛的内卷陷阱,才能释放数智化穿越周期的核心动能。
而这一切的底层支撑,是对“数据新质生产力”的深刻洞察与对“人本价值”的坚定守护。
破界
破界,首先要打破“技术工具论”的认知边界。当下很多企业将数智化转型等同于采购高端设备和搭建数据中台,但投入千万后发现,智能系统仍在处理传统流程的重复劳动。真正的数智化,并非用新技术复刻旧模式,而是重构价值创造的逻辑。
数据不应被矮化为普通生产要素,其核心价值在于重构生产关系。当数据具备精准需求预判能力,即可从源头消解无效劳动;作为新质生产力,其更深层价值在于弥合线上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鸿沟。这座数据桥梁不仅可以提升效率,更能将人的创造力从重复劳动中彻底解放。
以制造业为例,传统的生产模式往往依赖于人工经验和固定流程,难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而通过引入数智化技术,企业可以构建基于数据的生产决策系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指标,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从而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实现按需生产。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库存成本,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破界还要打破组织内部的部门墙与数据孤岛。许多企业的数据中台沦为 “数据仓库”,根源在于各部门固守 “数据私有” 的思维。使得数据难以在各部门间顺畅流动,阻碍了协同效应的发挥。
通过数据智能工具构建的协同体系,能从根本上打破部门边界。借助相关技术实现 “数据可用不可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让各部门能在不共享原始数据的前提下开展深度协同分析。
这种打破边界的数据融通,绝非对部门利益的剥夺,而是通过数据的乘数效应创造增量价值。采购部门借助市场趋势数据优化采购计划,销售部门依托生产数据提升交付承诺准确度,每个部门都能在协同中获得更精准的决策依据,最终实现组织整体效能的跃升,让数智化真正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动能。
反卷
反卷,并非降低标准,而是跳出“降本增效”的单一维度竞争,转向“增量创造”的价值蓝海。当前很多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陷入“系统堆砌、流程复杂、员工疲惫”的怪圈,这本质上是一种“伪效率”。企业看似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数智化改造,但实际上并未带来真正的价值提升,反而让员工陷入了更加繁重的工作负担中。
真正的反卷,是通过数据智能工具,把人从低价值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真正需要创造力的环节。
以数据标注为例,过去行业普遍依赖大量人工操作,靠“人海战术”完成任务,标注员每天重复点击鼠标上万次,成本高昂且易引发职业倦怠。我们率先尝试引入AI自动标注系统,通过训练模型显著提升图像、文本的标注准确率。这种模式下,人均产值跃升,员工的工作重点从“机械操作”转向“质量审核”和“规则优化”。
这不仅实现了效率跃迁,更是工作内在价值的重塑。当技术能承担90%的重复劳动,剩下的10%才是人的价值所在。
数据桥梁
线上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割裂,是很多企业转型的普遍痛点。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线上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活力的同时,实体经济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这两者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连接,导致资源无法合理配置,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错位。
数据作为连接虚实世界的核心枢纽,其终极目标在于构建“人机协同、虚实共生”的新型商业文明生态。数智化转型的本质,是要打通虚拟与现实的价值闭环。
这座数据桥梁的价值,远不止于提升效率。当线上数据能精准触达线下生产的每个环节,当实体运营的每个细节都能转化为线上的优化依据,商业生态就会从 "零和博弈" 走向 "增量共享"—— 这才是数据新质生产力最具革命性的意义。
人本
面对“数智化会不会让员工失去价值?”的普遍焦虑,我的回答始终明确:真正的智能化转型,是让机器更像机器,让人更像人。
那些担心被AI取代的岗位,往往本身就困在重复劳动的内卷中;而数智化的使命,是帮助这些岗位挣脱束缚,释放人的独特价值。
公司质检团队的转型颇具代表性:传统模式下,质检员需逐行核对数据。日均处理3000条数据,机械劳动导致的失误率达3%。引入AI质检系统后,机器能自动完成格式校验、逻辑比对等基础工作,准确率大幅提升,员工的工作重心转向 “异常数据研判” 和 “标注规则优化”。一位老员工告诉我:“以前总担心跟不上速度,现在每天研究怎么让AI更聪明,感觉自己像个‘数据医生’,这种价值感是以前没有的。” 如今,这个团队的人均处理数据量提升5倍,而主动离职率从15%降至3%。
这种转变背后,是组织管理理念的根本革新。我们建立起了 “智能提效-工时减少-价值提升” 的正向循环机制:AI承担重复性工作,员工必要工时缩减;公司制度明确 “不鼓励加班”,将节省的工时转化为培训预算,赋能员工掌握数据分析、模型调优等新技能;员工能力提升反哺AI系统持续优化。这种循环赋予数智化以人文温度——不是用技术淘汰人,而是用技术成就人。
破界之后
纵观中国企业的转型历程,从 “机器换人” 的效率崇拜,到 “数据驱动” 的价值觉醒,再到如今 “人本导向” 的生态构建,我们正穿越数智化的深水区。
我始终认为,破界与反卷不是转型的手段,而是必须坚守的原则——破技术工具化的“界”,才能释放数据的新质生产力;反低效内卷的“卷”,才能让组织进化回归人本逻辑。
未来的优秀企业,一定是那些能平衡 “数据力量” 与 “人文温度” 的组织。它们既善用数据桥梁贯通虚实,提升商业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也能坚持以智能工具守护员工福祉,让工作回归创造本源,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或许就是数智化转型的终极意义:不仅要提升商业的效率,更要推动商业文明的进步——当每个员工都能在八小时内创造高效价值,在八小时外享有生活尊严,这样的数智化,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未来。
数智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但绝非标准化答卷。当企业真正理解 “破界” 是为了重构价值逻辑,“反卷” 是为了开辟新竞争维度,转型就会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从 "被动应对" 变成 "主动创造"。
未来的赢家,一定是那些能让数据智能融入企业基因,在不确定性中持续创造确定性的突围者。
·申报人“刘云涛”简介:
刘云涛,景联文科技CEO、国家信息技术标准第一起草人、国际标准组织(ISO)注册专家、2025中国数智化转型升级先锋人物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顾问专家、杭州市D类人才。
自2018年加入景联文科技以来,以技术为驱动,带领团队深耕数据服务领域,积极布局数据湖业务板块,创新构建城市公共数据要素运营中心新型模式。历经六年潜心打磨,引领团队成功自研SolarSense语料工程平台,构建从数据源采集到AI训练数据集输出的全链路服务体系,实现数据板块从零到一的突破。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通用大模型、教育、医疗、政务等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凭借在数据服务领域的卓越表现,已形成显著的市场影响力,并多次入选数据要素产业与大模型产业图谱。
2025年4月受浙江省组织部邀请担任“共富善治”第五讲讲师,面向浙江省全体党员干部,系统分享数据领域专业知识。2025年7月,受重庆市两江新区党工委邀请,在第三期“两江讲坛”作专题报告。
来源:数据猿
刷新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不容错过的资讯
大家都在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