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大数据打假:实时分析数据每秒1亿次

【数据猿导读】 电商平台被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包括商品质量不合格和假冒的现象比较严重、七天无理由退货难落实、消费者个人信息遭泄露,以及网上支付安全难保障

阿里大数据打假:实时分析数据每秒1亿次

在淘宝上购物,消费者经常会遭遇这样的情形:网购的衣服鞋子不能试穿,收货后发现商品竟然是假冒伪劣产品,想维权却因为送检费过高而被迫放弃维权。不过,你的举报将迅速被阿里的有关部门检测,产品的信息将第一时间进入侵权假货识别系统,通过检测图片中的局部Logo,来识别图片中商品的品牌,进而判断该商品是否为假货。

这个低调神秘的部门,就是阿里巴巴的安全部,内部员工将之称为“神盾局”。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各级执法部门破获各类“双打”案件,同时保护用户的账户和交易安全。

假货问题一直缠绕着电商的发展,尤其是当大批中国电商登陆纳斯达克后,因假货引发的诉讼就有增无减。去年阿里就先后遭到美国7家律师事务所和知名奢侈品巨头的集体诉讼,假货和侵权的乌云笼罩在马云头上,阿里的市值一度蒸发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常宇表示,2015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远程购物投诉20083件,占销售服务类投诉的69.86%。在远程购物投诉中网络购物占比95.41%,比上年同期上升3.13%。而电商平台被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包括商品质量不合格和假冒的现象比较严重、七天无理由退货难落实、消费者个人信息遭泄露,以及网上支付安全难保障。

针对日益泛滥的假货现象,两年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进行近20年来第一次的修订。“新消法”的出台不但为网购用户带来实质性保障,同时有效降低维权成本。随着今年配套的法规规章加速出台,“新消法”的落实将进一步产生比预期更大的效用。

假货问题引发集体诉讼

假货一直是电商的命门,尤其是对于大型的电商平台来说,假货问题甚至引发一连串的官司诉讼。

2015年1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一份对阿里巴巴行政指导的“白皮书”,指责阿里巴巴集团曾从事一些不当行为,如允许假货在其电商平台上出售和收受贿赂等。这份文件还声称,国家工商总局推迟了发布该文件的时间,目的是避免影响阿里巴巴集团去年9月份的IPO交易。

随后美国7家律师所宣布介入调查,并向阿里提出集体诉讼。这些律所认为阿里巴巴上市前,公司高管曾与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官员进行会议,监管方提出该公司可能存在非法商业行为,但阿里巴巴并未披露相关消息。

在美遭遇集体诉讼后,阿里的股价备受打击,市值一度蒸发超过500亿美元。

阿里并非是第一家被集体起诉的中国电商。2013年8月,美国4家律师事务所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兰亭集势作出了虚假和误导性声明,一年后兰亭集势宣布以155万美元就集体诉讼达成和解;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纽交所上市,7个月后遭PomerantzLLP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聚美优品及其特定高管向投资大众发布了错误的、误导性的声明,随后4个月里聚美优品的市值缩水60%以上。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平台共接到的全国网络消费用户涉及电商投诉数量同比2014年增长3.27%,其中以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乐视、小米、聚美优品、丰趣海淘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品牌)涉及的网购投诉占总投诉的43.74%,位列第一位。

而O2O生活服务电商占总投诉24.05%,排在第二位;跨境电商投诉以7.53%位列投诉第三位;互联网金融领域今年的投诉增长迅猛,同比2014年增长2.81%,排在第四位。

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认为,假货屡禁不止,背后是暴利在引诱,“正品利润是10%-20%,而假货却能达到80%,中间差了五六倍”。

大数据打假

除了惊人的暴利外,假冒伪劣产品在电商中屡禁不止,与电商平台把关不严、盲目追求市场规模有关。

目前电商总额在社会零售品消费市场的比重越来越高,2014年首次超过10%。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逼近50万亿元,约为2010年的10倍,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超过10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将达16.3%。

以阿里为首的电商平台是零售电商化的最大得益者。如果单看各个平台的电子商务交易额,阿里巴巴高于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财报显示,阿里去年全年的交易额达到9640亿元人民币,将近4倍于京东。体量庞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阿里打假的力度。

虽然假货源头在线下,但结合大数据技术,电商平台仍然能够有效识别假货和侵权问题。大数据打假,简言之,就是通过智能识别、数据抓取与交叉分析、智能追踪、大数据建模等技术手段,将假货从10亿量级的在线商品中捞取出来。大数据打假的最大优势,是网上的所有交易行为都留下痕迹,电商平台能够对痕迹进行分析,极大地提高打假的效率和精准度。

阿里巴巴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阿里巴巴集团目前投入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员工超过2000人,同时还招募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54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负责配合进行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等。

目前,通过阿里云大数据处理平台ODPS和机器学习算法研究,阿里巴巴数据团队正在不断优化各种假货模型,已达到实时分析数据每秒1亿次的速度。这些模型对淘宝数百万卖家进行实时评分,识别出具有售假风险的高危用户和售假团伙。

根据阿里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阿里配合品牌权利人年处理600万条侵权商品链接,配合各级执法部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额近6亿元。但2015年的数据阿里并未提供。

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联动层面,阿里建立了知识产权线上维权通道“IPR投诉平台”。该平台集合了权利人资质提交验证、权属备份、反通知处理、数据分析等众多功能于一体。2014年前三季度,该系统共受理了各类权利人投诉近54万单,删除近600万件涉嫌侵犯商标权、著作权及专利权的商品。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当前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源头在网下,要抓住源头进行治理。“要一追到底,不能像割韭菜那样,在网上割了一茬又一茬,但任由网下的假冒伪劣源头不受触动。”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针对网络售假问题,国家工商总局目前已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办法,如监管抽查、界定七天无理由退货范围和标准等,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企业的信用系统。

据了解,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自2014年上线以来,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展开建设试点。张茅称,计划今年底,将完善国家企业信息网,真正起到建立企业信用制度、规范企业行为的目的。同时,还将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和违法企业制度。

“新消法”仍有待落实

针对网购层出不同的问题,政府部门早已在行动。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是自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来,对这部法律的首次大修改。

自2014年3月15日实施后,“新消法”在降低消费者维权门槛上起着不小的作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此次修改更加注重公平,体现了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同等关注,体现了平等善待消费者与经营者,同时旗帜鲜明地向消费者适度倾斜的立法理念。

事实上,“新消法”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为网购陷阱量身打造。根据新消法规定,消费者不但在七天内有“后悔权”,而且还禁止电商平台泄露消费者信息。此外,网店经营者需要证明产品无瑕疵,消费者遭遇消费欺诈还可以获得三倍赔偿等。

不过,虽然“新消法”已经实施两年,但在具体落实效果上仍难言满意。去年中消协发布的《全国消费组织贯彻落实新消法一周年情况通报》指出,“新消法”实施以来,不少条款几成空文。以七天“后悔权”为例,各大电商除了按照“新消法”规定的四大类不适用“后悔权”商品外,还额外规定诸如“服务性质商品”“贵重金属”等不适用的类型,这实际上是网店商家对“后悔权”的选择性执行。

但是值得期待的是,2016年“新消法”配套的法规规章将加速出台。据了解,目前国家工商总局正抓紧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并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表示,2016年要重点充分发挥消协组织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消费维权和社会共治。


来源:时代周报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在VUCA时代, 数据分析起家的蓝灯数据如何利用云原生微应用将“颠覆式革新”进行到底?
在VUCA时代, 数据分析起家的蓝灯数据如何利用云原生微应用将...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