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支付站汇总:三大“高手”齐齐瞄准消费大数据,“鹿死谁手”仍是未知数
【数据猿导读】 近一段时间,移动支付端风波不断,前有支付宝微信两大巨头争得不亦乐乎,后有apple pay横空出世,互联网金融的世界也愈加精彩纷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同回顾近期移动支付大事件

一、大事件回顾:
1、支付宝:全民春节“咻一咻” “敬业福”到底戳到谁的手里了?
江湖传言,6种东西找不到:长生丹,后悔药,铁道部的火车票,绝情丹,情花毒,以及支付宝的敬业福。
看到这张图,屏幕之前的你有没有一种恨得牙痒痒的感觉,小编也是如此,奋斗了几天,手指快“戳”出老茧,却也没抢到那张稀罕的敬业福。
据统计,除夕晚20点多的时候,只有8000多人集齐了五福。平均每人可分得2.6万。22点40多的时候,就涨到了68万人。最后揭晓的数字是,79万人平分2.15亿现金,每人分得271.66元。官方数据如此,然而却不得民心,一时间 “阴谋论”的说法甚嚣尘上,甚至有人在网上发起了“#卸载支付宝”的话题。最后的2.15亿究竟被谁拿走了?我们无从得知,只能当咻一咻是支付宝过年跟我们开的一个玩笑。
2、微信支付:零钱提现还要手续费?网友直呼太“坑爹”
春节过后,经腾讯官方证实,自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调整手续费收费政策,转账交易恢复免费,对超额提现交易收取手续费。腾讯这一举动遭到网友集体吐槽,直呼“太坑爹” 。以下为公告内容:
如果说春节期间支付宝的咻一咻事件,引起了一部分网友的唏嘘声,但说到底也只是个费力没讨好的“游戏”罢了,而微信收费政策则是着实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让我多花冤枉钱,这怎么能行,于是乎,微信又成了众矢之的。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Apple Pay搅局移动支付
前面说到支付宝跟微信近期的日子都不太“消停”,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2016年2月18日,“渔翁”终于出现了,当日,苹果公司旗下的移动支付产品Apple Pay正式在中国大陆落地,大量线上、线下商家以及多家银行随即宣布支持Apple Pay支付。
现实至此,原本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共争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移动支付行业的战争再次升级。
二、消费大数据面前支付宝优势明显,Apple Pay尚且前途未卜
虽然几家公司整出那么多“幺蛾子”,看似费力不讨好,但实际不然,说到底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消费大数据。
一直以来,对腾讯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消费大数据的积累,沉淀下来的大量社交、支付等数据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并对用户的喜好等用户画像拥有较完整的描述。相比支付宝,其平台积累下来的数据多是基于电商消费。此番腾讯采取大动作,为的就是打破僵局,转变消费者将红包认作微信支付代名词的以往观念,使之正视微信支付,从而抗衡支付宝,争夺移动支付场景,抢得更多移动支付大数据资源。
再说,Apple Pay的横空出世,实际上也是看中了消费大数据这方沃土,你每一次用苹果手机支付,都会掌握你的消费习惯。但是由于Apple Pay近两年在海外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使用Apple Pay支付服务的iPhone用户比例不断下降,以及高昂的技术费用使得其在各大实体商店无法快速普及,目前的Apple Pay想要跟微信、支付宝相抗衡,最终结局还有待再定论。
互联网金融时代,形势变幻莫测,消费大数据的争夺最终鹿死谁手,仍是未知数,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是商场上的常胜将军,但小编仍希望,无论企业间如何竞争厮杀,终极目的都是服务于消费者,使得整个行业处于一个蒸蒸日上的局面。
来源:数据猿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2018-06-21
- “无界区块链技术峰会2018”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