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建成地理国情数据库 首次普查历时三年

【数据猿导读】 时光荏苒,距离我国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开始已经有三年时间,如今已全面完成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普查数据采集,建成地理国情数据库,目前,普查已进入统计分析阶段,分析成果想必也会在不久之后出炉

我国建成地理国情数据库 首次普查历时三年

我国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历时三年,日前全面完成了普查数据采集,建成地表覆盖数据库、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库、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等,并于近日通过验收。目前,普查已进入统计分析阶段,有望在今年形成成果并向社会发布。

据了解,此次普查旨在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

本次普查建成了国家级地理国情数据库,查清了我国“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要素基本情况,查清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人文地理要素基本情况。

上述成果可为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系统的建立提供数据基础,协助产权边界的划定;实现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还将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服务。

记者了解到,让此类监测常态化的工作已在开展。2016年开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主要开展空天地多源数据获取、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地理国情信息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地理国情信息时空统计分析和地理国情监测支撑体系建设等工作。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分析组组长张继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务院组织开展的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任务最重的工作。“这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关乎测绘地理信息改革创新的发展方向。”他说。

此次普查采用先进技术方法,以分辨率优于1米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整合基础地理信息及多行业专题数据,采用自动与人机交互影像处理、多源信息辅助判读解译、多源数据融合等技术,通过“室内分析判读、野外实地调查”结合的方法,开展地理国情信息采集。

张继贤还表示,通过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在耕”的旱地和水田、撂荒耕地、违法占用耕地以及用于其他的耕地面积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可为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科学参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中科院院士周成虎牵头,承担了其中的地貌类型单元精确定位生产规范的编制及地貌类型普查过程中的技术支撑。

参与该项工作的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程维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不同于以往以基础测绘等为主的普查,此次普查的特色之一是进行了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众多自然地理要素的普查。从精细化程度和要素广度等诸多方面,反映的信息都比过去有很大提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刷新相关文章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旅游交通大数据——大众旅游时代的“富矿”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据”智慧丨数据猿新冠战“疫”公益策划
#榜样的力量#疾控AI分析平台WDCIP——以科技力量贡献“大数...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张涵诚:大数据招商平台可推动地方供给侧改革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