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还不到躺平的时候!
凝视深空 | 2021-11-12 17:54
【数据猿导读】 曾几何时,中美是互联网领域的双子星,虽然美国总体实力更强,但中国企业在奋力赶超。而且,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隐隐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曾几何时,中美是互联网领域的双子星,虽然美国总体实力更强,但中国企业在奋力赶超。而且,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隐隐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但是,进入2021年,中国互联网似乎进入水逆阶段,市值崩塌,面临监管收紧甚至巨额垄断罚款,针对性的监管政策相继出台,不少冲击IPO的企业被紧急叫停。受到监管的铁拳之后,一众互联网巨头开始选择躺平,创始人隐退,企业停止扩张甚至开始收缩。
这种情况下,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互联网巨头之所以选择躺平,是因为监管环境趋紧。这绝对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趋紧的监管环境绝对不是互联网巨头躺平的原因,也不是其安心躺平的理由。
强监管虽然会对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带来一定影响,但影响是相当有限的。以领了182.28亿元罚单的阿里巴巴为例,这近200亿看起来很多,但不要忘了阿里巴巴2020年光是净利润就有1404亿元。200亿的罚款,还不到其两个月的净利润。很明显,这笔罚金并不会对阿里巴巴伤筋动骨。
你可能会说,罚款事小,监管规则改变事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互联网的监管政策,尤其是用户隐私保护和反垄断,比如反对平台“二选一”,是根本改变了互联网巨头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未来的日子不好过了。
作为对比,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情况。美国的互联网巨头日子就轻松了么?美国公司面临的隐私保护、反垄断监管压力,哪一个比中国企业少?上一届美国总统与亚马逊贝佐斯的矛盾人尽皆知,脸书CEO多次出席听证会,被十几个议员轮番灵魂拷问,美国不少反垄断官员甚至在研究肢解那些互联网巨头。美国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可比中国还严。相对而言,中国互联网公司面临的监管铁拳其实并不重。
而且,作为关系到大多数国民的互联网企业,被监管层重点关注,那是理所当然。互联网巨头在强监管环境中求生存是常态,过去那种自由放任的监管环境才是特例。理性的互联网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应该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意识,而不是一被戴上镣铐就想着要躺平不动了。
以上,我们驳斥了强监管导致中国互联网巨头躺平的错误逻辑。
如果不是监管的原因,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与美国的互联网巨头相比,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确是被进一步拉开了差距。
中美互联网巨头市值对比
从上图可以发现,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个头”已经明显比美国巨头低一个段位了。
曾几何时,中国的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巨头,是可以和美国的亚马逊和Meta(脸书)掰手腕的,甚至在部分时期市值还有所超越。现在的情况是,腾讯的市值不到Meta(脸书)的三分之二,而阿里巴巴市值竟然不到亚马逊的四分之一。
我们再根据以上数据来做个简单计算,进一步分析中美互联网的结构性差异。总体上,互联网是做两件事情,一件是把线下的搬到线上,另一件就是在线上创造内容。第一件事对应的是电商,第二件对应的是社交和互联网内容(搜索、娱乐)。基于此,我们把互联网分为两大阵营,并分别对比中美在这两个阵营里的表现。
电商领域,美国亚马逊一家独大,中国以阿里巴巴为主,京东、拼多多也不容小觑。
中美互联网电商阵营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即使把中国的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合在一起,其体量也只有亚马逊的三分之一。
再来看互联网内容方面,美国以谷歌和Meta为主,中国则是腾讯、字节跳动、百度为主。
中美互联网内容阵营对比
谷歌+Meta的市值达到29129亿美元,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的市值总和为8555亿美元(字节跳动估值2000亿美元)。在互联网内容阵营,中国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会这样?
中国互联网监管环境趋严,反垄断,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偏见,美国货币放水吹大了几个互联网巨头的市值泡沫等等,都是原因,但都不是核心原因。监管和反垄断我们上面已经说了,至于货币放水导致的股市泡沫,无论中美互联网巨头都是受益者,并不是导致市值分化的核心原因。
核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市场是全球(除中国),而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市场只在中国。全球和中国市场的体量差距,是造成中美互联网巨头市值差距的根本原因。中国互联网巨头要想追上美国同行,开拓全球市场是唯一途径,没有任何一个其他选择。
下面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人口和经济总量,决定了互联网市场的“天花板”。我们将中国的人口和GDP与全球进行对比。2021年,中国人口14.12亿,全球是75.85亿。全球GDP总和89.54万亿美元,2020年中国GDP是15.58万亿美元。
人口数量,全球是中国的5.4倍;GDP总量,全球超过中国的5.74倍。
中国和全球人口、GDP对比
以人口和经济总量来看,粗略估计,全球互联网市场是中国市场的5倍。
中国本身是包括在全球市场内的,而美国的互联网巨头进不了中国市场。所以,美国互联网巨头面临的市场空间是中国的4倍。我们回顾一下上面对中美互联网巨头的市值对比,亚马逊市值是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市值总和的4倍多,谷歌+Meta的市值是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的近4倍,这是巧合么?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所以,阿里、腾讯现在的低市值,本质原因不是因为受到监管打压,而是其受限于中国市场规模。可以预见,如果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在全球市场没什么重大突破,那他们的市值不仅不能追上美国同行,甚至会长期只有别人的几分之一。
而且,如果中国互联网巨头只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并不能做大蛋糕。如果没有京东、拼多多,阿里巴巴的“稳态市值”就是亚马逊的四分之一;京东、拼多多的崛起,只是蚕食了阿里巴巴的蛋糕,并没有做大蛋糕,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的市值总和在稳定状态也会长期只有亚马逊的四分之一。同样的道理,在互联网内容领域,在“稳定状态”下,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的市值总和也将只有谷歌+Meta总和的四分之一。目前之所以高于四分之一(达到30%),主要原因就是字节跳动TikTok的全球化比较成功。
目前,国内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就两点——躺平、内卷。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全稳妥为上,已经失去了那份进取的锐气。这是不对的。内卷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去开拓国际市场才是正途。要知道,五分之一是永远打不过五分之四的,这是一道异常简单的数学题。
应该说,中国互联网巨头还远远没到应该要躺平的时候。他们的使命,是去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这不仅仅是打开企业市值天花板的唯一途径,对于国家也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与其他行业不同,互联网除了本身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外,还会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中国互联网巨头成功出海,将对我国其他行业的企业出海有很大的帮助。试想一下,在美国互联网巨头霸占国际市场的环境下,宁德时代、隆基股份、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制造企业要拓展国际市场,数据存放在亚马逊的AWS上,用的是微软的办公协同软件,在谷歌和Meta(脸书)上做广告,这显然是一种不友好的环境。中国企业要费力去熟悉美国互联网的那一套陌生的规则,一旦美国政府施压,是很难保证这些企业的数据安全的。如果再碰上美国的长臂管辖,届时,大量的中国出海企业都可能会像法国阿尔斯通一样掉入“美国陷阱”。
货币和数据,将是美国进行长臂管辖的两个关键抓手。大量中国出海企业,资金在美国的银行体系流动,数据存放在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云上,那中国企业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就是一个“小透明”,他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中国企业的一举一动,那中国企业在海外还谈什么竞争力?
反之,如果中国互联网公司成功实现了国际化,那中国出海的企业,可以将数据存放在阿里云上,用钉钉办公,用微信沟通,在百度、今日头条、TikTok上投放广告。这会大大降低企业在海外的学习成本,保障数据和业务安全。企业之间还可以实现抱团,增强竞争力。
此外,互联网对于塑造一个国家的舆论环境也有重要作用。假如一个国家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中国企业的APP,会潜移默化的增加对中国的好感,进而增加对中国品牌的好感。品牌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大幅度降低中国企业占据国外市场的成本。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是不想出海,是出海难度太大了,他们不敢直面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这些巨头。但是,老实呆在国内就会更容易么?非也!想躺平是没那么容易的,市场不会让你安逸太久,很快就会面临来自监管和市场的强烈冲击。以一度想躺平的滴滴为例,在上不断面临监管的铁拳,在下美团、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一大批竞争者在虎视眈眈。体量更大的阿里巴巴也想躺平,很快拼多多、京东就打上门来了。腾讯、百度想躺平,字节跳动也不答应。
所以,国际市场是战场,国内市场也不是安乐窝。内卷的痛苦会让所有人承受,占据垄断优势的互联网巨头也无法脱身。与其为了守住这五分之一的蛋糕拼个你死我活,还不如放手一搏,去争取那五分之四的蛋糕。
文:凝视深空 / 数据猿
来源:数据猿
我要评论
活动推荐more >
- 【大会嘉宾】威马汽车集团战2021-08-02
- 【大会嘉宾】联通智慧足迹CM2021-08-02
- 2018 上海国际大数据产业高2018-12-03
- 2018上海国际计算机网络及信2018-12-03
-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2018-09-26
- 第五届FEA消费金融国际峰会6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