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案例展】某新能源智能制造企业——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绿色+智能”双轮驱动实践
数据猿 | 2025-08-28 23:07
【数据猿导读】 该项目案例由创意信息投递并参与数智猿×数据猿×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技术向善·榜样的力量#《2025中国数智产业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榜单/奖项评选。

创意信息案例
该项目案例由创意信息投递并参与数智猿×数据猿×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推出的#技术向善·榜样的力量#《2025中国数智产业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榜单/奖项评选。
在国家“数字经济”赋能“双碳”战略的全局部署下,作为新能源产业核心载体的某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正肩负着以绿色制造引领全球能源转型的时代使命。该园区以新能源智能制造为核心,占地3.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配套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智能仓储及物流中心等全链条功能板块,致力于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领域。
当前园区虽已部署大量基础硬件系统,但因缺乏统一管理平台与标准化接入体系,能耗及碳排放数据散落于不同系统,形成“数据孤岛”。尤其在高耗能生产环节,缺乏跨环节联动机制,导致单位产品能耗优化滞后、碳减排潜力难以释放,难以满足“双碳” 目标下的现代化精细运营需求。
在此背景下,推动园区向全数字化智慧模式转型,已成为突破产业绿色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构建统一智慧园区平台与全维度数据接入标准,整合能耗动态采集、碳排放数据可视化等功能,实现能源消耗的精准计量、碳排放的实时预警。
项目以总部园区为范本打造的运营模式,将快速复制至集团旗下其他园区,最终形成覆盖全集团的低碳智慧运营体系。不仅推动单个园区单位产值能耗下降、碳排放强度降低,更将为新能源制造业构建可复制的“低碳转型方法论”,以“制造端深度减碳”助力国家能源结构优化。
时间周期:
开始时间:2024年1月
截止时间:2025年1月
服务周期:12个月
应用场景
1.低碳智慧运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数字双碳、智慧环境等系统,构建起涵盖园区全方位,支持实时动态查看的低碳智慧运营平台。实时抓取各园区能耗数据、碳排放量等关键指标,以标牌形式显示不同楼层的碳排、减排数据,并通过热力图颜色梯度直观反映出碳排量大小,使园区管理者快速定位高能耗区域,为制定精准的节能降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园区转型。
2.低耗智慧办公场景:围绕“空间能耗与人流协同”理念,通过对水、电、气等各类能耗分类的分项计量,对各个设备进行系统化节能调节控制,采集各设备数据,进行存储、统计、分析,并根据物联网平台数据进行图表展示。支持能耗趋势分析、能耗指标综合考评,帮助管理者实时了解园区能耗状况,为资源合理调配、园区节能减排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
面临挑战
1.数据统一难:作为以“数字化、智慧化” 为核心的项目,需整合生产、仓储等多类高耗能系统,但不同设备的能耗采集协议、数据格式(“千卡/小时”、“千瓦时”)差异显著,尤其碳排放数据涉及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导致能源流与碳排放数据融合出现断层,难以形成完整的“能耗-碳排”关联分析链条。
2.标准化与可复制性的适配挑战:平台需以总部园区为范本,兼顾未来向集团其他园区的快速复制,但不同园区的生产规模、设备型号、能耗结构存在差异(如部分园区侧重研发、部分侧重量产),如何在统一架构下设计可配置的模块(如碳排放核算因子动态调整、节能策略模板化),避免“一刀切”导致的适配性问题,考验平台的柔性扩展能力。
技术开发过程
一、总体业务架构
本智慧园区项目聚焦打破系统壁垒、拉通数据链路、实现协同运营,以“平台为中心”的建设思路,构建覆盖能源感知、碳数据连接、低碳应用全环节的智慧生态,达成园区能源消耗 “可视、可管、可控”,为园区能源效率提升、碳足迹优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赋能。
智慧园区以数字化连接平台为核心枢纽,向上支撑业务应用层创新,向下整合感知设备与子系统,通过“对下-平台-对上”三层级集成,实现数据、能力、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拉通设备、数据、业务全链路,打破子系统壁垒,实现园区能源流 “可视(数据全维呈现)、可管(节能流程可控)、可控(节能策略可执行)”的智慧化运营目标,为园区全场景低碳应用筑牢技术底座。
1、对下:数据采集与碳相关子系统接入
借助物联网平台的多协议统一接入能力(如MQTT、Modbus等),打通能耗监测、设备控制(智能照明、门禁)、环境监测、巡更等前端感知子系统,以及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设备。通过设备管理与规则引擎,标准化解析设备数据(将不同厂商传感器的能耗、环境参数转换为统一格式),实现全域数据采集与子系统状态可控,为上层低碳应用筑牢数据根基。
2、平台层:能力扩展与协同
数字化连接平台以数据中台为核心,集成能耗数据统一管理,构建可扩展的“数据能力池”。一方面,通过多源设备统一直连、设备管理规则引擎,沉淀设备管理、数据解析等基础能力;另一方面,融合AI算法(如能耗预测、能耗结构分析等)、业务规则引擎(如安防联动、节能调度逻辑等),实现平台能力复用与动态扩展,支撑上层业务场景的智能联动。
3、对上:业务应用层协同
基于平台层的能力开放,业务平台层的智慧运营、绿色办公(能耗调控)、园区服务等场景实现深度协同。通过标准化业务接口RESTful API,领导驾驶舱可调用全域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智慧通行系统可联动数智安全的安防策略,绿色低碳系统可协同智慧办公进行能耗调控,达成业务应用层的场景化集成与高效协同,让园区运营从分散迈向清晰与智能化。
二、核心业务场景
1、“可视”:全域数据可视化,洞察运营态势
依托数字化连接平台的全域数据采集与数据中台加工能力,IOC(智能运营中心)的WEB端、大屏端实现园区态势全维度可视。
综合态势:整合智慧运营的领导驾驶舱、数智安全的高耗能设备监测数据、绿色低碳的能耗信息,以3D建模+动态数据看板形式,呈现园区设备状态、能耗分布、能耗趋势、安全告警、碳排放超标预警等核心指标,点击模块可下钻查看智慧通行的车辆轨迹、办公区域的节能数据、宿舍的能耗统计,实现“一屏观全园”。
场景化可视:智慧办公场景中,空间管理数据与能耗数据联动,可视化展示各楼层工位占用率与对应区域能源消耗的匹配度,辅助行政人员动态调整办公资源;智慧服务场景中,智慧食堂的订餐数据、广播系统的信息发布状态实时呈现,运营人员可直观管控服务流程。
2、“可管”:业务流程标准化,驱动协同效率
通过平台层的业务规则引擎与标准化接口,各子系统打破流程壁垒,实现跨场景业务协同与精细化管理。
数智安全+智慧运营:高耗能设备(如制冷机组)触发异常能耗报警时,数据中台自动关联设备运行参数与能耗运行数据,推送“能耗异常”关联分析报告至大屏端与运维人员移动端;同时,智能工单系统生成“设备能效异常单”,派发给园区的运维团队,实现“异常能耗-预警发现-节能处置”的标准化闭环。
3、“可控”:智能策略调度,精准管控园区
借助平台层的AI算法与设备管理能力,各业务场景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管控。
绿色低碳场景:数据中台分析智慧环境的动环监测数据、智慧照明的能耗数据,结合智慧办公的人员通行规律,自动生成节能策略和节能建议,楼宇自控系统可以联动智能照明关闭公共区域灯光,智慧环境调控空调进入节能模式,实现年节能率的提升。
数智安全场景:视频监控系统搭载行为识别算法,识别“人员徘徊”“车辆异常停留”等风险行为,触发智慧门禁的拦截策略与统一告警系统的分级预警;同时,巡更系统自动规划“风险区域巡检任务”,派发给安保人员,将安全隐患拦截在萌芽阶段,园区违规事件发生率下降。
三、技术支撑
1、物联网技术(IOT):构建全域感知神经网
用EMQX作为MQTT Broker,支持百万级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摄像头、智能门禁、空调控制器)并发接入,兼容MQTT协议;通过Node-RED可视化流编程工具开发协议转换插件,适配传统设备的Modbus、BACnet协议,实现“新老设备一网通”。解决了不同厂商设备 “协议异构、接入困难” 的问题。
2、大数据处理技术:打通数据全链路流转与分析
基于Flink构建流处理引擎,部署在集群上,通过Kafka接入物联网设备实时数据,实现数据清洗(去重、补全缺失值)、实时计算(如瞬时能耗、人员密度)与动态预警。
3、微服务与统一管控技术:支撑业务灵活扩展与协同
微服务架构与统一管控技术解决了传统单体系统“扩展难、协同弱、运维复杂”的问题,实现业务模块的独立迭代与全链路可控。基于Spring Boot开发独立微服务,实现服务注册与发现,Feign实现服务间调用,Gateway作为服务网关统一入口。
4、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从“数据到决策”的智能跃升
AI算法赋能智慧园区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测”升级,在安全、能耗、通行等场景实现智能化决策与自动化管控。数智安全场景对监控视频流实时分析,识别“翻越围墙”“长时间徘徊”“消防通道堆物”等行为,触发数智安全系统的声光告警。绿色低碳换场景利用LSTM模型预测次日研发楼能耗峰值后,遗传算法自动生成节能的的空调运行策略,降低园区综合能耗,实现“节能与体验” 平衡。
5、前端可视化技术:实现“全域可视”的多端协同体验
前端技术支撑智慧园区“数据可视化与场景化交互”,通过多端协同、动态展示,让数据“看得见、易理解、可操作”。采用umi作为前端框架,基于React.js开发组件,结合UI组件库与TypeScript强类型校验,构建“大屏-Web-移动端”三端统一的前端应用,领导驾驶舱以宏观数据为主,Web端以效率优先,移动端简化操作流程,满足“不同角色+不同场景”的可视化需求。
6、安全与运维技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与风险可控
安全与运维技术是智慧园区“可靠运行” 的底线,通过全方位监控、自动化运维、纵深防御,确保数据与系统安全。网络层通过Nginx反向代理+WAF防火墙拦截恶意请求;数据层采用SSL/TLS加密传输,敏感数据(如人脸信息)存储加密;应用层集成统一认证,实现基于OAuth2.0的授权管控,API接口通过Token鉴权与签名校验。
四、实施保障
1、打造数据治理体系:建立园区数据标准规范(含设备编码、数据元定义、业务流程编码),通过数据中台的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监控模块,实现数据查重、补全、校验,保障集成数据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为“可视、可管、可控” 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2、使用灰度迭代与试点验证:采用“场景试点-全园推广”策略,先在智慧办公、智慧通行场景验证集成方案,通过A/B测试对比业务流程优化效果,完善后逐步覆盖智慧运营、数智安全等场景,降低系统切换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
3、建立智能运维体系:搭建AIOps运维平台,实时监测系统集成链路的性能指标(如接口响应时间、数据传输延迟)与设备状态(如摄像头离线、服务器负载过高);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运维数据,预测潜在故障并自动触发工单处置,保障系统集成能力持续在线,支撑园区长期稳定运营。
智慧园区的的各项关键技术并非孤立应用,而是形成服务于能源高效利用与低碳运营的完整技术链。物联网技术解决“数据从哪来”,大数据技术解决“数据怎么用”,微服务技术解决“业务怎么拆”,AI技术解决“决策怎么优”,前端技术解决“结果怎么看”,安全运维技术解决“系统怎么稳”。通过技术协同,智慧园区实现了“设备全域感知、数据全链路贯通、低碳业务全场景协同、减排决策全智能支撑”,最终达成“可视、可管、可控”的核心目标,为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
应用效果/社会价值
1、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碳排放精准管控实现能耗 “低碳化”,不仅为园区自身构建了绿色发展模式,更向社会传递了 “低碳生产” 的理念。这种以科技赋能环保的实践,为区域乃至全国的 “双碳” 目标达成提供了实体支撑,推动新能源产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2、在社会服务与人文关怀方面,园区服务 “人文化” 与智慧化场景的结合,重新定义了产业园区的社会角色。便捷的通行管理、高效的服务体系不仅提升了员工与访客的体验,更体现了对人的需求的重视,为产业园区注入人文温度。这种 “科技+人文” 的模式,有助于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就业与创业环境,带动区域人才集聚,间接促进社会就业与民生改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3、在行业升级方面,园区管理 “数字化” 与场景 “智慧化” 的深度实践,构建了制造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模式。其数据融合、智能管理的经验可复制推广至更多产业园区,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助力制造业整体升级,为产业数字化改革提供可借鉴的 “园区样本”。
关于企业
·创意信息
创意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于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300366.SZ),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板少数具备数字化转型全钱核心能力的企业之一,旗下拥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CAD),5G与卫星互联网等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产品,同时拥有物联网、云/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及解决方案,已为政务、能源、运营商、金融、交通等领域超800家大中型政企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某新能源智能制造企业
作为全球新能源电池领域领军企业,业务涵盖3C消费类电池、动力科技等六大板块。产品涵盖智能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动力电池及动力总成、储能系统等,同时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第三方检测服务等。在国内外多地布局生产基地与营销机构,技术领先、荣誉众多,致力于提供新能源一体化方案。
来源:数据猿
刷新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不容错过的资讯
大家都在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