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芯国际,靠什么谈未来?

【数据猿导读】 12月15日晚间,中芯国际正式官宣,蒋尚义被委任为中芯国际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类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为止。公告显示,蒋尚义有权根据聘用合约获得年度固定现金酬金67万美元及年度激励。

中芯国际,靠什么谈未来?

新高层要上任,还是老领导,他就递交辞呈,股价大跌、停牌、复牌,中芯国际(SMIC)正在遭遇“八级地震”!

中芯国际_台积电_半导体-1

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12月15日晚间,中芯国际正式官宣,蒋尚义被委任为中芯国际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类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为止。公告显示,蒋尚义有权根据聘用合约获得年度固定现金酬金67万美元及年度激励。

公司招纳来新的大将,本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但却引起了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的抗议。随即,一封梁孟松致董事会信函内容亦被传出,信中提及些许辞任原因。

中芯国际_台积电_半导体-2

一时之间,中芯国际引爆舆论。外界纷纷猜测,两人究竟有什么恩怨往来,按理说,技术人才之间应该惺惺相惜才是啊。

01 蒋尚义重回,梁孟松辞职,一山不容二虎?

据了解,梁孟松在声明中表示,他在12月9日接到董事长周子学的电话,得知蒋尚义即将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对此,他感到错愕与不解,还有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

中芯国际_台积电_半导体-3

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

在声明中,梁孟松也一一列举了他近年在中芯国际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在他的自述中,2017年11月到现在,被董事会任命为联合首席执行官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几乎从未休假。这段期间,他尽心竭力完成了从28nm到7nm,共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

而且,目前中芯国际的28nm、14nm、12nm及n+1等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7nm技术的开发也已经完成,明年4月就可以马上进入风险量产。梁孟松还称,5nm和3nm的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8大项技术,中芯国际也已经有序展开。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梁孟松称,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成的任务。而这些成果是由他带领的2000多位工程师,日以继夜、卖命拼搏得来的。

公开资料显示,梁孟松现年68岁,拥有逾450项专利,曾发表技术论文350余篇。此外,他还是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

1992年—2009年,梁孟松曾在台积电担任资深研发处长。2011年,他加入三星电子担任研发副总经理,并于2016年离职。2017年,梁孟松出任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

蒋尚义今年74岁,在半导体领域从业45年,也是半导体界的领军人物,据悉,梁孟松和蒋尚义至少有两段工作经历存在交集,一段在台积电,一段在中芯国际。早在台积电时期,蒋尚义和梁孟松两人便存在一些恩怨。

中芯国际_台积电_半导体-4

蒋尚义

据外界报道,梁孟松在台积电时曾因种种原因被当时的上司蒋尚义降级,还被派去执行一个刚启动的“超越摩尔计划”,这让梁孟松一气之下离开了效力17年的台积电,两人之间也埋下了恩怨的种子。

后来,梁孟松加入三星,帮助三星扭转在半导体行业的不利局面后,却招来了老东家台积电的不满。据悉,由于有竞业协议,梁孟松本不能为三星工作,但他以大学讲师的身份“秘密”为三星工作。而发现并公开梁孟松三星工作邮箱的,据称正是蒋尚义。

2016年底,蒋尚义到中芯国际当董事。半年后,周子学力邀梁孟松出走加入中芯国际。真是冤家路窄,这两人又要一起共事了。只不过蒋担任的是第三类独立非执行董事,没有技术输出,相应报酬为4万美元年度现金酬金、18.75万股可供认购普通股、18.75万股受限制股份,2019年6月三年期满,中芯国际并未与蒋尚义续签。离开中芯国际后,蒋尚义出任武汉弘芯CEO,但蒋也于今年6月离开弘芯。

此次,蒋尚义回归,没想到直接引发这场争斗。这也让中芯国际陷入动荡之中,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可能会影响中芯国际的研发进度,要知道,现在中国芯片与国外的研发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02 封装业务实力较弱,与台积电差距较大

让蒋尚义加入中芯国际,想必也有公司高层的考虑。据了解,在更为先进的3nm制程上,台积电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2020年7月,台积电表示,其3纳米制程预计在2021年风险量产,在2022年下半年量产。

而据梁孟松的声明,中芯国际的3纳米制程仍处于展开关键技术开发的阶段。

中芯国际_台积电_半导体-5

值得注意的是,在先进制程的开发中,先进封装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这正是蒋尚义所热衷的。他曾透露,他在2009年提议台积电做先进封装。

数据显示,2019年,台积电包含封装测试服务、光罩制造、设计服务及权利金在内的其他业务,实现收入1426.68亿元新台币(约合332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3.3%。

作为台积电先进封装技术的缔造者,蒋尚义曾表示,中芯国际已经具有先进封装基础,以及其做到的14nm、N+1、N+2的先进制程技术是吸引他加盟的重要原因。

但从财报来看,中芯国际现在的封装业务实力还有待提高。2019年,其凸块加工及测试业务(凸块加工为一种先进封装技术)实现收入4.7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2%。近年来,中芯国际主要向A股公司长电科技及其子公司采购封装测试服务。

中芯国际_台积电_半导体-6

可以说,在这研发的关键时刻,如果老大“撂挑子不干了”,纵使有新的领导很快上手,团队还需要时间磨合,这对中芯国际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但如何留住人才,一直是中芯国际的短板。

03 人才流失严重,成了为同行培养精兵悍将的”黄埔军校”

内斗,一直是中芯国际过去20年的噩梦。此次内讧,对中芯国际来说并不陌生。其实,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之后,业内就曾多次传出梁孟松与另一位联席CEO赵海军不和将要离职的传闻,但可能是董事长周子学在其中调和,使得这些传闻只是传闻而已。

早在2009年11月9日,王宁国答应接任中芯国际总裁,3个小时后,张汝京就递出了辞呈。

中芯国际_台积电_半导体-7

张汝京

据称,让张汝京离职原因是:

中芯董事会内部不接受他希望与台积电张忠谋谈判和解的主张。中芯董事会的顾问与美国律师事务所WSGR向董事会坚称,在台积电所举证的60多项专利中,只有5、6项是有问题的,游说要让官司打下去,最后董事会决定采纳主战派的意见。

随后,CTO杨士宁与CEO王宁国爆发内斗,造成两人都离开中芯国际。如今,时隔9年,联合CEO梁孟松递交书面辞呈,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留不住人才,也成为中芯国际的短板。据相关人士透露,中芯国际一线工程师的平均年薪不到15万元,开给知名实验室出来的博士年薪也不到30万元,这个水平只有行业龙头台积电的几分之几。

这样的薪水,不足以支撑员工们在一线城市购买的需求。在中国芯片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这些都导致中芯国际的员工“一挖就能挖走”。也因此,中芯国际被调侃是“友商”的“黄埔军校”,从那里出来的人大都去了三星、台积电、英特尔等大厂,薪资往往也会翻数倍。

总而言之,“钱少事多”、“收入与工作难度不成比例”是促使很多员工决定离职的主要原因。但薪资并不是最核心的原因。

中芯国际_台积电_半导体-8

内部管理才是其致命的弱点,20年来,中芯国际发展历史上经历过4任董事长、5轮CEO,掌门人几度更替,内争不断。可以说,中芯国际内部是一个江湖,内部派系众多,比如台湾系、海龟系、本土系,他们之间还水火不容。在流量如此贵重的时代,可谓是赚足了眼球。在一众科技股中,可以说稳居C位。

04 内忧+外患,中芯国际话题度稳坐A股C位

成立2000的中芯国际,好不容易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除了内部股权、架构之间的问题外,还面临着严峻的外部风险。因为芯片断供事件,中芯国际开始活跃在热搜上。

从2020年9月开始,就有消息不时传出,美国要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中芯国际遭美国出口管制的消息。

12月3日,美国国防部将中芯国际列入“中国军方企业”名单,并开始逐渐升级限令;
12月15日,中芯国际收到了美国投资者对他的诉讼并进行了回复;
12月16日,MSCI宣布,将中芯国际从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中删除。

尽管中芯国际多次澄清与军方并无关系,但还是难逃美国的封锁。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2020年12月18日,中芯国际公告称,公司关注到美国商务部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将中芯国际及其部分子公司及参股公司列入“实体清单”。经公司初步评估,被纳入“实体清单”对公司短期内运营及财务状况无重大不利影响,对10nm及以下先进工艺的研发及产能建设有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与美国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视情况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力争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中芯国际_台积电_半导体-9

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步步紧逼,即便登陆科创板,募集到了资金,但根据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对华为升级的不合理禁令,使用美国半导体设备为华为提供服务的企业,必须向美国政府申请许可证,自中兴国际被限制给华为代工之后,中芯国际订单大幅下降。

中芯国际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华登国际陈立武20年的陪跑与坚持,才换来今天这样的成绩,如果因为人才管理问题,让中芯国际走上下坡路,我想,这不会是陈立武想看到的结果。

纵使有政策的支持,但美国的步步紧逼,也让其股价一路走低。为了能够早日突破美国在芯片、半导体领域中的技术封锁,国内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入局者,竞争愈发激烈。

管理层、人才的稳定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基石。之前在投资圈盛传的一句话,“一流的人才,哪怕是二流的企业,也能成功”,可见他们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作为A股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IPO,中芯国际也被寄予厚望。处理得当,两员大将和解,心往一处使,公司一切向好发展;处理不好,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过,直接递交辞呈,可能已经触碰到了梁孟松的底线,两人能否“化干戈为玉帛”,尚不好说。只是如果和解,谁来做这个和事佬呢?


来源:数据猿

声明:数据猿尊重媒体行业规范,相关内容都会注明来源与作者;转载我们原创内容时,也请务必注明“来源:数据猿”与作者名称,否则将会受到数据猿追责。

我要评论

精品栏目

[2017/12/19]

大数据24小时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周周看

More>

[2017/12/18-22]

大数据投融资

More>

[2017/12/18-22]

大咖周语录

More>

[2017/12/13-20]

大数据周聘汇

More>

[2017/12/12-19]

每周一本书

More>

返回顶部